之後,組建了數所帝國大學,學報也隨之創立。在校學生,莫不以文章登上學報為榮。相互競爭,銳意創新,全國學風為之一新!他們日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即使是東方人,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出不遜色於西方人的成果。’我們炎黃子孫,更不會遜色於任何人!”
只是孫詒讓有些疑惑,試探著問:“百熙,這學報乃是刊登科學的雜誌,老朽的書稿,恐怕與之不相干吧?”
孫元起拍拍腦袋:“怪我沒說清楚!”
然後解釋道:“科學,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科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技術,具體科目包括大家熟悉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等等;另一類是人文社會科學,則較少使用,內容有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民族學等。先生你的論著,就是屬於人文社會科學中的語言學。”
“研究文字、歷史、詞章、教育,也算科學?”這個觀點,讓在座的都有些疑惑。
“嗯!”孫元起很篤定地點點頭,“所謂科學,就要用科學合理、可以重複驗證的手段,研究各學科中的現象和規律,從而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人文社會科學,是研究與人類的教養、文化、智慧、德行有關的科學。先生的《契文舉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您使用出土的殷商文物,與現存文字資料相對比,透過很多確鑿的例子,得出甲骨文字是漢字源頭的正確結論。
“這個結論,前人沒有發現、沒有說過的,那就是最新研究成果。學報刊登您老的大作,就是向莘莘學子介紹最新的科研方向,從而讓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有所提升,激發他們整理研究甲骨、乃至重新認識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比如《史記》中有《殷本紀》,現在我們有了殷商的文字材料,兩下對照,看看《史記》究竟說得對不對?對了多少?怎麼錯的?……這樣的科學研究,不是很有價值、很有必要麼?;
“我國的文化,有數千年曆史,由大批傑出的仁人志士和無數優秀的人民大眾熔鑄而成,形成一個最具特色的社會價值體系。無論世界上的哪個國家,也難以與之匹敵。尤其在個人的素質教育和品德修養方面,更是有很多獨到之處。
“近數十年來,堅船利炮挾帶著歐風美雨,席捲而來。一些守舊陳腐之人,把西洋的科學技術視為雕蟲小技、奇技淫巧,固執地認為我中華文化是世界最完美、最先進的。這固然不對。另一些有為之士,在效法西方、匡救時弊的同時,則對於我國固有的文化不屑一顧、嗤之以鼻,乃至全盤否定。我認為,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更不對。
“中華文化,固然是非常優秀。但不是沒有缺點,除了在科技發明方面落後西方多多,在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方面,還是有很多缺憾。我們現在提出‘人文社會科學’這個理念,就是號召廣大文科學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以歐美學界的學術成果為參考物件,科學地整理研究我國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構建起一套中國話語的學科體系。而不是機械地套用西方的理論,遺忘本國、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實際情況。”
說話的時候,孫元起不由想起從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歷史課本中充滿了“生產力”“生產關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萌芽”等馬氏術語。而今聽了這些大學者講述中國歷史,才發現我們民族的過去,是有血有肉、鮮活動人的,有悲壯也有精美,更多時候是農耕士讀的和平年代,而不是課本上所說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更不是隻有做穩奴隸和做不穩奴隸兩種情況。
崔述在一廂說道:“敝人讀了楊惺老主編的《歷史地理學教科書》,也深有同感。這歷史地理學,自《禹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