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百熙名聲極好。越是名聲好的人,越愛惜自己的羽毛。孫元起自然不能兩面三刀、出爾反爾,所以四川士紳會很信任他。其次,他性格溫和,甚至有些軟弱。四川士紳會認為他好欺負,可以在他身上獲取更多利益,也願意和他談。而且現在四川鬧事的都是些青年人,他們從小讀著孫百熙的書長大,孫百熙對他們也算是有半師之誼。如今入川,他們總不能平白無故便刀兵相見吧?年青人鬧事,多是逞一時血氣之勇,只要冷靜下來,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華甫,你說得也太玄乎了吧?孫百熙真有你說的那麼神?”倪嗣沖明顯不信。
馮國璋只是笑笑,並不回答。
倒是袁世凱點點頭:“丹忱,華甫所言是很有道理的。孫百熙是大學者、大名士,學問高、名氣大、地位尊崇、品行無疵,又沒什麼野心,只不過是想老老實實教書,做天下人的老師。國內學子對他非常尊敬,即便洋人也是讚不絕口,膜拜有加。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眼裡,他就是對的、好的、善的,你跟他作對,自然而然會被認為是錯的、壞的、惡的,成為千夫所指。所以像他這種人最是得罪不起,只能拉攏,老老實實把他供起來!要不然,你以為朝廷為什麼要讓他做學部尚書,還讓他入閣?還不是把他捧出來,當作招牌,亮給洋人看、給青年學子看?”
倪嗣沖撓撓腦袋:“看來讀書人真的比長槍大炮有用!”
袁世凱道:“說他比長槍短炮有用,那倒也未必,有時候還是要靠槍桿子說話的。只是既然朝野上下、國門內外都捧著他,我們也不能失了禮數。記兒!”
袁克定乳名叫“記光”,作為父親,袁世凱通常暱稱他為“記兒”。
聽聞父親招呼,一直侍立在一旁的袁克定立馬應道:“父親,有何吩咐?”
“明早孫百熙過來,你在門口候著。記住,要以子侄禮相見!”袁世凱囑咐道。
“是!”袁克定恭敬地答道。
在他想來,給一位和父親身份差不多的內閣大臣行子侄禮,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等第二天早上他看到孫元起的時候,才如夢初醒,終於明白為什麼父親要特地叮囑自己“要以子侄禮相見”。
袁克定生於1878年12月,孫元起按照年齡倒推則是生於1876年7月,兩者實際年齡只相差兩歲。偏偏孫元起生在春風裡、長在紅旗下,本來就顯得年輕;到了清朝後,不知什麼原因,衰老速度似乎也比常人更慢,儘管已經35歲,看上去只有二十**的樣子。跟袁克定比起來,完全就是小弟。
給不到三十歲的小青年行子侄禮?
已經官至農工商部右丞的袁克定只好一臉吃屎似的表情,朝孫元起恭恭敬敬行了一禮:“小侄克定,拜見孫大人!”
二五九、花底山蜂遠趁人
與人應酬一定要區分好“尊稱”和“謙稱”,不可越了本分,否則會鬧大笑話。
1927年秋,聞一多擔任中央大學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就在這一年夏天,16歲的陳夢家考入中央大學,因為愛好文學,經常去聽聞一多的課。就這樣,兩人有了師生之誼。
到了抗戰期間,聞一多、陳夢家都任教於西南聯大,成為同事。某天聞一多有事,寫了封簡訊給陳夢家,客氣地稱之為“夢家吾弟”。師生之間,老師給學生寫信可以說“某某吾弟”、“某某賢弟”等等,僅是客套而已。陳夢家不知道是腦袋短路了,還是覺得現在大家既然是同事,就應該平輩論交,回信便寫“一多吾兄”。聞一多見信勃然大怒,派人把陳夢家叫來訓斥了一通。此事成為西南聯大里的笑談。
所以儘管袁克定自稱“小侄”,孫元起卻不敢託大:“雲臺賢弟太客氣了!容庵先生現在身體如何?”
如何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