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那副行頭,可心境卻迥然不同。
夏天日出早,這時候窗外已經露出幾縷晨光。孫元起洗完臉,坐在床邊的凳子上,發了一會兒呆:今天一定再去馬神廟試一下!可如果回不去怎麼辦,總不能天天餓肚子吧?早知道不學這倒黴的“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要是學個歷史,穿越來清代,那還不夠臭屁的?或者學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做個富家翁也很不錯啊。可是這年頭學物理的能幹什麼呢?
想到這裡,突然記得物理學史上一件很有名的事情。1898年初——也就是今年——以後的學界大牛盧瑟福完成了《鈾輻射和它產生的電導》一文,在文中首先提出鈾輻射至少有兩種明顯不同的輻射,即a輻射與β輻射。但由於9月份盧瑟福要到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市的麥吉爾(mcgill)大學擔任教授職務,此文拖延到年底,才從麥吉爾大學寄出,發表於1899年《哲學雜誌》上。所以,a、β射線的存在是在1899年才為公眾知道。
這是個機會!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神,哪怕是湯姆孫、盧瑟福、居里夫婦,都沒有孫元起了解鈾輻射的本質了。不誇張的說,21世紀物理系的一個本科生,閉上眼睛也能寫出鈾235裂變的方程式。
於是孫元起坐在桌邊,構思一下論文的結構和內容,這些都是21世紀碩士生的必殺技,自然不在話下。然後從書包中掏出紙和筆,開始寫作,題目定為《鈾、釙、鐳輻射射線的實驗研究》,內容則是綜合了盧瑟福發現a、β射線和1900年法國物理學家維拉德發現γ射線的實驗方案和結果,認為a射線帶正電,很容易被薄層物質吸收;β射線是由高速的負電粒子組成,即是湯姆孫所研究的陰極射線;而γ射線在磁場中不受偏折,具有極強的貫穿力。並大膽猜測γ射線是一種能量子。唯一遺憾的是手頭沒有資料和實驗器材,這樣,文章既沒有參考文獻,也沒有實驗資料,只有實驗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
其實實驗結果應該寫成這樣:a射線是氦核的離子流,β射線是高速的負電離子流,γ射線則是高能光子。可這些在現階段既無法說明,也無法驗證,只能隱晦的表明。
文章內容,對於孫元起來說是很簡單。只是論文用英文寫成,修改潤色還是花費了將近兩個小時。看看時間,已經快八點了,離昨天進馬神廟的八點半還差半個小時。連忙收拾好東西,準備出門。
下樓的時候,康格先生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看報紙,聽見樓梯響,抬頭和孫元起打了一聲招呼:“york,昨晚上休息得好麼?”
“休息得非常好,先生。”孫元起答道,“非常感謝您的幫助。”
康格拿起桌子上的一個信封,遞給孫元起:“等你看到這個,再說謝謝也不遲。”
孫元起很好奇,開啟一看,是康格先生以美國駐華公使館名義開出的,一張是證明孫元起的學歷,另一張則是給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孫家鼐的推薦函。萍水相逢,便給予如此大的幫助,一時之間,孫元起感激涕零,竟愣住了。
半晌,才真摯的對康格先生說:“謝謝!”
“不客氣!”康格先生聳聳肩,對孫元起說:“一起坐下吃早餐吧?”
“啊,我沒有時間了!實在對不起,康格先生,我想我得現在就走。”孫元起這才想起自己趕時間,連忙拿著信封跑上樓。從書包裡拿出新鮮出爐的論文《鈾、釙、鐳輻射射線的實驗研究》,在文後加了一句:;
“謹以此文,誠摯感謝康格先生的熱忱幫助!”
到了樓下,康格先生又遞給了孫元起一個包裹,順手還給他戴了頂帽子,笑著說:“或許以後,你在清國應該帶著這頂帽子!”
孫元起摘下帽子一看,原來卻是個綴著根假辮子的瓜皮帽,一想:是了,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