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 (第3/4頁)

孫中山最大的資本是名氣和政黨,但孫元起在這兩方面同樣不弱。比如名氣。孫中山在南方各省、各國政界頗具聲望,孫元起則在西部各省、各國學界具有非凡影響力,甚至在政界的地位也絲毫不遜於孫中山。而在政黨方面。國民黨雖說號稱黨眾百萬,其實裡面一半以上都是水分,根本沒有半點忠誠可言,而且正因為它黨眾蕪雜,造成內部矛盾不斷,戰鬥力銳減,甚至不如黨員只有十萬的新中國黨。導致兩者雖然黨眾人數相差十倍。但在國會中的席位卻不相上下。

然而在軍隊、地盤、財力等諸多方面,孫元起都能甩孫中山八條街,何況孫元起還比孫中山年輕十歲!都說“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孫元起三十剛出頭便已經出將入相,又有誰敢輕視呢?所以袁世凱把孫元起視為生平勁敵。

孫元起也不矯飾,當下把前幾日與楊度一起擬定的內閣人員名單說了一遍。然後客氣地謙讓道:“孫某德能淺薄思慮不周。初步擬定的人選或有不合理之處,還請大總統多多指正!”

袁世凱心中也在暗暗盤算。

孫元起在名單中給了北洋系三個名額,分別是外交、陸軍、農林,其中兩個掌有實權,情誼不可謂不深厚!說到底畢竟還是新中國黨組閣,自然不能讓北洋系獨霸天下,此外還要利益均沾,如今這般安排已經可以算仁至義盡了。但這和袁世凱心中設想的方案仍是有不小的差距。

在袁世凱的憧憬中。最好是在內閣中佔據內務、財政、陸軍、海軍四個席位。當然,連袁世凱本人都覺得這太過奢望了。如果退一步的話。他願意首先放棄海軍。儘管袁世凱曾兼任過北洋大臣,但在他看來,中國的海軍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早在洋務運動之初,見識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厲害,又初步明白海疆重要性的官場有識之士就提出了興辦海軍、保衛海防的建議。尤其是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臺灣事件的發生,引起朝野的極大震動,從而引發了晚清史上著名的海防大籌議。隨後,清政府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興辦南北洋水師的計劃。經過大力興資建設,初步形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相對獨立的水師。

十年之後,中法戰爭爆發。

在馬江海戰中,被寄予厚望的福建水師一敗塗地,11條艦船全軍覆沒。隨著戰火蔓延,南洋水師也遭受池魚之殃,受到沉重打擊。戰後清政府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為何籌建海軍十年依然毫不足恃?最終得出兩條原因:一是國家不夠重視,二是裝備相對落後。有懲於此,清政府於光緒十一年(1885)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即民國初年海軍部的前身),專門負責海軍事務,同時決定從北洋水師著手,訓練一支裝備先進、足以拱衛京畿的海軍。

又是整整十年過去,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前後投入三千萬的北洋水師一敗於豐島,再敗於黃海,最終在威海衛之戰中全軍覆沒,重蹈了福建水師的覆轍。北洋水師訓練十年,投資鉅萬,結果卻如此不堪一擊,使得甲午戰敗之後朝野上下人人痛詆海軍誤國,甚至認為花費巨資建設海軍本身就是個錯誤,致使全國都失去了重建海軍的信心和熱情。為此,清政府不僅取消了北洋水師的編制,還裁撤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

隨後的幾年裡,清政府或許也曾有意振興海軍,但揹負著《馬關條約》鉅額賠款的巨大壓力,根本難以籌措購買艦船的大筆經費,只好無奈作罷。而且列強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掀起了瓜分中國港灣的狂潮,旅大、威海衛、膠州灣、廣州灣、九龍半島等優良港口先後被各國強租,中國海軍甚至連一個停泊軍艦的基地都找不到。儘管如此,北洋作為京師的門戶,終究還是需要水師作為藩籬的,那麼這個藩籬僅僅是心理安慰也好。在甲午戰爭後,清政府還是擠出家底買了

最新小說: 木筏求生:我手握簽到系統 網遊:我的速度趕超神明 NBA:開局飲水機,殺到名人堂 網遊:開局覺醒龍族血脈,我無敵了! 育嬰寶典 原神,二創幹翻提瓦特大陸 我和總裁師妹一起幹翻系統 盜墓小哥的兒子不讓他跟狗玩 鬥羅之我千仞雪要做女帝 鬥羅:武魂殿團寵路子野惹她幹嘛 虛瀾 最後的英雄無敵 慕名尋來 網遊:琉璃大炮有什麼錯? LOL:一手無框蜘蛛,帶飛周姐 成為次十四有多難 不屈人的破碎空間 侯門毒後:重生後我報復了全家 海上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 網遊之絕世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