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強行攤派費用,全川7000萬人無論貧富貴賤,人人都是川漢鐵路的“原始股民”楊度這招“清理捐稅”,對於本來就虧空300萬兩白銀的川漢鐵路公司無異於釜底抽薪!
二八一、惡竹應須斬萬竿(下)
果然,蒲殿俊、羅綸二人聽罷臉色大變。。
蒲殿俊急忙說道:“大人,蜀中四面環山,自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諺語。尤其是東下,長江水道夏季冰雪消融,江水暴漲,滂沱橫溢,行舟每有傾覆漂沒之險;冬日冰雪封山,江水枯竭,礁石露出,行舟又有觸礁毀船之虞。而陸路則需要翻越大巴山,道路崎嶇險峻,難以輸運重物。修建川漢鐵路乃是大勢所趨。
“鐵路修通之後,不僅可以使得以後出川不再受制,而且加強四川與湖北乃至湘、贛、蘇、皖等地的交流,乃是大有益於巴蜀民眾的好事情。孫逸仙先生在宣揚革命精神時候,也經常講到以後國家官員上自總統、下至職員,都要以忠於國,為眾服務。大人初臨四川,萬眾翹首,正當除舊佈新,為百姓謀福祉。當此之時,不妨以興辦川漢鐵路為施政後第一件要事,讓川中士紳百姓感受大人惠民愛民之心!”
楊度微微一笑:“蒲議長,我家大人已經說過,川漢鐵路既已改由商辦,以後政府不再插手。如果我家大人在把興辦川漢鐵路作為施政後第一件事,那這條鐵路究竟是商辦?官辦?還是官紳合辦?”
“……”這種關乎川漢鐵路公司根本的問題,蒲殿俊自然無法回答。
楊度又道:“如蒲議長剛才所言,既然此事大有益於川中士紳百姓,想來他們必定踴躍參股,又何必以官府名義強行攤派呢?”
蒲殿俊苦笑道:“想來皙子先生應該讀過《史記》中《商君列傳》一篇吧?所謂‘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這幾句商鞅勸說秦孝公的名言,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川中百姓不願主動參股的根本原因。”
蒲殿俊說的大體沒錯,雖然川中士紳積極推動修建巴蜀鐵路是為了謀求私利,但在客觀上卻真的大有益於巴蜀民眾。只是這種好處是長期的、隱形的。或許對於一輩子都難得走出一次縣城的普通平頭百姓來說,頂多就是洋火、煤油這些舶來品種類更多些、價格更低些。相比之下,每年在田賦外另外加收的捐稅卻是非常直接和顯而易見的。所以對於小農意識強烈的百姓來說,他們根本不願意參股什麼川漢鐵路。在他們心目中。川漢鐵路和種地的沒有半毛錢關係。
楊度卻道:“聖人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川中百姓不願主動參股,那麼各地各級諮議局就應當積極勸說曉諭,使他們知道修建川漢鐵路的重大意義,而不是直接強行加派。現在已經是民主開明的新社會。風氣日新,民智漸開,相信各位士紳只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想來川中百姓還是會主動參股的!”
蒲殿俊、羅綸二人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
孫元起又問尹昌衡、張培爵道:“碩權、列五,你們二位今天到訪,不知有何指教?”
尹昌衡先答道:“回稟總督大人,我四川省陸軍小學堂遵照清廷光緒三十一年(1905)頒佈的《陸軍小學堂章程》,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成都北校場創立。每年招收一百名15歲~18歲青年入學。學制三年,畢業後升入南京或西安陸軍中學。清廷本欲藉此培養忠君尚武的各級官兵,不意最後卻成為革命的策源地。此次保路運動興起。我陸軍小學堂學員與有力焉!
“如今清廷覆亡指日可待,陸軍小學堂尚有第四、五期學員尚未畢業,如果繼續開辦,以後畢業學生將升到何處學習?學堂所需彈藥糧餉、人員開支是否仍由總督府照舊撥付?如果停辦的話,那麼未畢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