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那無疑是個上佳的解決辦法。不過坦白地說,總理閣下你覺得這有可能嗎?我想幾個小時前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先生對於閣下的責問已經很能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英國支援日本謀取德國在遠東的利益,即便中國對此持強烈反對意見!
“另據我們剛剛得到的情報,昨天貴國流亡海外的前臨時大總統孫逸仙先生上書日本國新上任內閣首相大隈重信先生。要求日本政府積極資助中國革命黨推翻國內現有政權,革新內政,以挽救東亞危局。日方在收到這封信件以後,已經派人與孫逸仙先生就此問題展開秘密磋商!”
孫元起心中暗暗惱恨:以前還覺得孫中山挺偉光正的。要不是當時志不在政治。差點就主動認碼頭拜大哥,踏上民黨的大船;饒是如此,為了結好先行者,給將來留下一條後路,初次見面還上演了一處狗頭軍師的鬧劇。沒成想這麼些年來孫中山和革命黨居然沒有半點長進,卻愈發不成器,如今更是變著法子作死,好像唯恐自己死得不過花哨似的!
見孫元起默然無語。哈豪森還以為他已經有所心動,連忙低聲勸道:“現在於公於私。總理閣下都應該與日本勢不兩立。而日本如此狂妄,無非是英國在背後為它們撐腰。所以我謹代表德國政府邀請貴國加入同盟國行列,與英國、日本、俄國等邪惡軸心決一死戰,徹底擊垮它們對於世界的掌控!”
如果說孫中山作死是國內先進水平的話,那麼德國毫無疑問代表這二十世紀上半葉作死的世界最高水準,甚至在人類有記載的數千年曆史中都能排進前三。估計近百年來能和他一較高下的只有咱們鄰居小日本,因為它們到現在還沒有悔改的跡象,正在花樣作死大賽的賽道上撒開腳丫子一路狂奔。
至於眼下的中國,別說參與花樣作死大賽,就連圍觀的資格都值得商榷,哪還敢到處胡亂攙和?所以孫元起馬上拒絕道:“抱歉,哈豪森先生,孫某還是那句話,儘管我國上下認同並讚賞貴國挑戰列強的勇氣和決心,但由於國力所限,很遺憾無法加入同盟國陣營與貴國並肩作戰。另外我私人很想問貴國一個問題,不知能否賜教?”孫元起見屋內只有自己和哈豪森兩人,決定問出內心裡一直琢磨不夠的問題。
雖然哈豪森大為失望,但他還是客氣地回答道:“請講!”
孫元起斟酌地問道:“現在歐洲局勢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味,我大致可以猜到之所以出現今天這種局面,其中既有軍事同盟間的利益糾葛,還有軍國主義、民族主義、經濟帝國主義等思潮的作祟,也包括各國對帝國妖魔化的新聞宣傳,導致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就貴國來說,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整軍備戰,企圖靠鐵和血來解決所有的爭端,難道貴國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在東西兩條戰線同時開戰,以一己之力戰勝英、法、俄等列強麼?”
哈豪森苦笑道:“德國從來不認為憑藉一己之力可以戰勝英、法、俄等列強,所以一直都在全世界範圍內極力尋找可以合作的盟國,包括現在!事實上,歐洲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發生戰爭,因為各國的皇帝和大臣們都能預見到這將是一場可怕的戰爭,儘管在政治上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還不能確定,但在造成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人道主義災難和工商業破壞等方面卻是確實可以想見的。
“而且這場戰爭爆發與否並不是由德國一個國家所能決定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訴求,比如我們德國是想爭取經濟上的利益,並恢復因三國同盟的削弱、三國協約的加強而改變的歐洲勢力的均衡;奧匈帝國想要恢復其日益衰微的大國地位,並遏止威脅其生存的民族運動。而像法國,則想透過打敗我們德國收回阿爾薩斯、洛林,確立他們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英國則是想極力扼制我們度過的海軍發展,進而維持他們的海洋霸權。
“用個不恰當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