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秘書饒漢祥在一旁小意地勸道:“大人還請息怒!這幫豎子不識大體,只知循規蹈矩拘泥繩墨,不足與謀大事,也不值得因為他們生氣。大人以直報怨秋後算賬,也不急於一時,關鍵是現在參議院內呶呶不休,彈劾之聲甚囂塵上,大人還需要小心應對才是!”
黎元洪喝了一口冷茶水,才介面道:“老夫雖然在坊間有‘黎菩薩’之稱。卻也不是什麼泥菩薩,何況泥菩薩還有三分土性!他們不是要彈劾老夫麼?等會兒你就打電報到北京,讓全體共和黨議員都不出席明天的表決。我倒要看看。沒有達到法定人數,參議院怎麼表決!”
饒漢祥道:“大人如此應對,自然穩操勝券,只是未免有些消極,會讓大人的聲譽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恐非善策。”
黎元洪問道:“若依瑟僧之見,老夫該如何應對才是?”
饒漢祥道:“依在下拙見。引咎辭職是下策,抗爭到底是中策,以退為進才是上策。”
“哦?”黎元洪眼睛微微睜大。
饒漢祥道:“大人以首義元勳而據天下腹心之地。可謂舉足輕重,而且聲譽日隆,袁項城、孫逸仙、黃克強、孫百熙等無不對大人視若寇仇。袁項城對大人之構陷,從他在宣佈張振武罪行的公告中一字不落地抄錄大人的密電。就可以窺見一斑。他想透過此舉。敗壞大人的名聲,讓大人與同盟會交惡,從而迫使大人進入他的陣營,成為他的傀儡。
“黃克強與大人之間的曲折自不用分說。至於孫逸仙,雖然肯定大人在武昌首義中的功勳,並盛讚大人為‘民國第一偉人’,但前有同盟會與文學社、共進會的仇隙,現有同盟會與共和黨的糾紛。免不了有許多同盟會會員在孫逸仙耳邊聒噪,詆譭大人掠取同盟會革命果實。只怕他對大人去職也是樂觀其成的。
“再說孫百熙。雖然我們與他遠日無怨近日無仇,但湖北扼住四川東下的咽喉要道,他們要想有所作為,必然會對湖北出手。此次川軍趁方維、張國荃騷亂之機,東下控制宜昌、施南二府,就可見孫百熙的野心。只怕他也是十二萬分地希望大人去職。
“所謂‘敵之所快,即我之所痛;敵之所痛,即我之所快’,既然袁項城、孫逸仙、黃克強、孫百熙等都希望大人去職,那大人自然不能讓他們稱心如意。所以,引咎辭職是下策。”
官員引咎辭職在民國成立之初曾風靡一時,很多都督、議員因為自身過失或者政治失意都會避罪引去,然後到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做政客或做寓公,乃至棄官從商。黎元洪好不容易才爬上副總統這個位置,剛剛嚐到大權在握的滋味,怎麼會甘心引咎辭職?聞言也是大點其頭:“一旦老夫引退,於公則武昌首義成果難保,於私則黎某身家性命堪憂。引咎辭職確實是下策!”
饒漢祥接著說道:“大人身為共和黨理事長,在參議院中可以掌控二十餘票,再加上其他黨派議員的支援,足以保證彈劾案無法達到法定人數,確保大人副總統之位穩如泰山。但是如此寧折不屈負隅頑抗,難免影響大人手創民國、愛護和平的良好聲譽,影響將來榮登大寶。所以說,抗爭到底是中策。”
黎元洪點了點頭:“那瑟僧說說你的上策吧!”
饒漢祥道:“以退為進之計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對參議院的質詢予以答覆,然後承認在槍決張振武一事中,張振武所犯大罪有十四條之多,佔絕大部分;大人在處理張振武案的過程中,為顧全湖北安危大局,有不得已之處三條;時間倉促,手續不齊,可以引為自己之罪的也有三條,這些佔次要部分。雖然張振武起義有功,按照道理應該曲加優容;但他破壞共和,倡言不軌,擾亂湖北安定局面,為民國之公敵。大人為民除害、為國平亂,雖然中間小有瑕疵,但足以昭示天下。
“第二步是先從優處理張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