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4頁)

誠’與‘明’、“真心不二”之理,也就是《楞嚴》所講的“相妄性真”之理,《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違背這個理,一定是落到情識一端去了。‘情想’起來就是分別執著,這時候就是“識”作主了。理是“性”,情是“識”。換句話說,轉本性成阿賴耶識,成為情想。轉真如本性成阿賴耶識,就是“轉聖作狂”了,這是大大的顛倒。祖師在這裡教導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起覺照功夫,‘不使一切違理情想,暫萌於心’。不要常有違理情想,連暫時有這個現象,也不可以。由此我們可體會得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的深意。“念”就是違理情想,我們不要怕,怕的是沒有覺照。只要有覺照,違理情想立刻就煙消雲散,常住真心就立刻又恢復光明。

“如此則庶乎處暗室無虧,履平地若恐,對青天而懼,聞雷霆不驚。”這是尤注舉幾個例子,說我們心安理得。也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提得起觀照的功夫,雖處暗室也不做虧心事,因為我們的心地永遠是清淨光明的。

常使其心。虛明洞徹。如鏡當臺。隨境映見。但照前境。不隨境轉。妍媸自彼。於我何干。來不豫計。去不留戀。

這幾句話,對我們修行人作用太大了。我們為什麼被境界轉呢?所謂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這是我們不會修。印光祖師在這裡,才傳授我們看家的本事。首先叫我們‘常使其心,虛明洞徹’。心要虛、要明,‘洞徹’兩個字是形容虛明的。心裡不能有一物,也就是不能有牽掛,不可以有執著。為什麼不可以有呢?因為真心裡本來沒有。凡是心裡有牽掛、有分別、有執著,都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面沒有這些。我們要覺悟,心裡有牽掛,就要想到這錯了。妄心在用事,就要認識這是妄心,不是自己的真心。

‘如鏡當臺’,心好像明鏡一樣。‘隨境映現’,隨著外面的境界映照。古人講:“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古時候的外國人,我們稱作胡人。外國人走到鏡子的前面,鏡子就現一個外國人的影像。“漢”是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在鏡子面前,現的是中國人的影像。事實上鏡子裡,並沒有漢跟胡,鏡子裡面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它可以隨著境界而現像。雖隨著外境現像,‘但照前境,不隨境轉’;它只是照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並不能轉變它,因為它永遠如如不動、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地裡頭一物也沒有,無牽無掛。如果說看到鏡子的像,覺得這像不錯,把它畫上去,那就染上了,就為境界所轉了。

我們現在很可憐,隨著外面境界轉。眼見色,為色所轉;耳聞聲,為音聲所轉,一點都作不了主。古人把這樣的人比喻作老牛,牛被人用一根繩子穿在鼻子上,牽著走;叫他到東就到東,到西就到西。我們現在,鼻子就被五欲六塵牽著走,我們想想看可不可憐!為什麼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心作不了主宰。我們不知道,真心是不動的、是空寂的、湛然的、靈虛的,換句話說,我們自己不認識自己。禪家話頭裡面,有參“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自己本人,我們不知道。沒找到本人,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不知道在那裡,迷失了。外面境界相與我們有沒有干涉呢?沒有干涉,正如同明鏡現像一樣。

‘妍媸自彼’,‘妍’是美好,‘媸’是醜陋。鏡子照的像,美也好、醜也好、與鏡子何干呢?並不相干。所以我們自己的心就是一面鏡子。神秀大師講:“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五祖也很讚歎,因為初學的人能夠這樣用功,也就不錯了。我們自己要常常想,我們這個心像明鏡一樣,照雖然照,一塵不染。好、醜、香、臭是外面的境界,我之心如鏡子,實在不染、如如不動,我們初學能夠這樣用功就不錯了。雖然這不是第一義,也算是第二義,與第一義就相差不遠了。《楞嚴經》所謂的第二月,

最新小說: 成為次十四有多難 不屈人的破碎空間 侯門毒後:重生後我報復了全家 海上求生:我的幸運值爆表了 網遊之絕世神劍 公路求生,開局萬花筒血輪眼 死後求生:我從喪屍地殺回人間 有沒有一種可能,亡靈神是個玩家 新彈丸論破 平行世界:治療大師 LOL:重生S5,我全英雄絕活 墨淨溪清 咒術回戰:王座之上 逆風而來,換爾榮光 王者之路:高手高手高高手 她暴擊八萬八,你說她是奶媽? LOL:全能冠軍,出道即巔峰 網遊之異界縱橫 從紅樓開始的生活 擬真世界,我玩重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