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多的,超過二十萬人了。
劉澤清駐紮在浙江,浙江曾經是戚家軍揚名立萬的地方,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加之靠近富庶的南直隸,和左良玉一樣,劉澤清也被朝廷任命為總兵,首先統領的軍士,據說超過了十萬人。
最後就是駐紮在江西廬州的黃得功了,黃得功是在左良玉駐守武昌之後,進駐廬州的,身份同樣是總兵,據傳統領的軍士,超過五萬人了。
這裡面還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才能夠形成如今的局面,蘇天成曾經在陝西進行了改革,廢除了衛所軍隊,重點加強了地反上的治安力量,透過擴充巡檢司的力量,來維護地方上的治安,不設立軍隊,這種改革的措施,初期是遭遇各地反對的,但經過改革之後的陝西,減輕了負擔,發展的速度很快,故而蘇天成這種改革的措施,也就沒有誰議論了,有幾次,朱由檢甚至在早朝的時候,說到了這方面的事情,認為衛所軍隊的制度,的確要進行改革了。
遺憾的是,這樣的改革,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推行下去,但變通的改革措施卻出現了,這種變通形式的改革,促使了地方上面擁兵自重情況的出現,譬如說左良玉等人,身為總兵,本來是應該要單獨統領軍隊,不干預衛所軍隊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手裡是沒有多少軍隊的,除非是出現了重大的戰事,他們才能夠臨時招募軍士,可他們的做法不一樣,他們到了地方之後,插手衛所軍隊的事宜,透過各種各樣的辦法,整合衛所軍隊,抽調衛所軍士到軍營,壯大軍隊的力量。
這種做法,剛開始也遭遇到反對,特別是各地的衛指揮使,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朝廷最終默許了這樣的做法,這也是因為江寧營的成功,讓朱由檢和朝廷的大臣,認為分散的衛所軍隊制度,難以培養出來有戰鬥力的軍隊,只有集合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夠培養出來有戰鬥力的軍隊。
透過這樣的變革措施,駐紮在浙江、武昌和廬州的軍隊,迅速壯大起來,繼而影響到了南直隸和鳳陽,整個的南方,軍隊的分佈情況,出現了重大的改變,衛所軍隊名存實亡,精幹的軍士悉數被抽調到軍隊之中去了。
蘇天成也知道這樣的情況,他認為出現這樣的變化,是有利的,頗似幾百年之後的大軍區模式,地方上不需要駐紮那麼多的軍隊,更不能分散駐紮,沒有多少的戰鬥力,但南方出現這樣的變化,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譬如說衛所佔據的耕地,沒有能夠收回來,土地兼併的情況,更加的嚴重,軍隊集中之後,朝廷是不可能完全供養起來的,有限的軍餉,不可能滿足軍隊擴充的要求,也不可能練就出來精兵,所以這些負擔,變相的加到老百姓的身上,讓老百姓的負擔更加的沉重,要不是南方有著良好的經濟基礎,過於沉重的負擔,早就令老百姓造反了。
有意思的是,南方出現這樣的情況,朝廷還很是高興,朱由檢幾次說到了南方軍隊的整合,彷彿這就是成績。
南方五個方面軍隊的總人數,達到了四十餘萬,兵力的總和,遠遠超過江寧營了,甚至超過了江寧營與邊軍的總人數了,出現這樣的情況,傻子也知道是為什麼。
對於這些軍隊,蘇天成還是高度重視的。
史可法、馬士英、左良玉、劉澤清和黃得功,在歷史上,也算是著名的人物了,這些人之中,有名族英雄,也有敗類,但穿越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