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所開始,才算是真正的軍隊建制。
一衛轄五個千戶所,兵員56oo人,一個千戶下轄十個百戶所,兵員112o人,一個百戶所下轄兩個總旗,兵員112人,一個總旗下設五個小旗,兵員56人,小旗是最為基礎的作戰單位,每個小旗1o名軍士。
這是明初就確定下來的制度,這個制度的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軍士的待遇,出現了大的麻煩了。
明朝實行的是職業兵役制度,就是所謂的一朝當兵,終身為伍,父親去世了,兒子接著上,軍人的家庭叫做軍戶,戶籍歸口兵部管理,每個軍戶,若是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從軍,一個兒子替補,一個兒子持家,若是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從軍,一個兒子持家,若是隻有一個兒子,不從軍,改為民籍。
這都還說得過去的,要命的是軍官也實行了世襲制度,也就是說,軍官的兒子,世襲軍官職位,比如說百戶的嫡長子,在老頭子去世以後,也是百戶了,不管這個兒子是飯桶還是草包。明初的時候,那些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子英雄兒好漢,世襲的軍官,也都說的過去,可越是往後面展,就越是不濟事了。
這樣的制度,展到現在,嚴重的影響了軍士的積極xìng,出身好就能夠當軍官,出身不好就是賣苦力當炮灰的命。
再說軍中的待遇。
明朝的軍隊分為四種,戍軍、屯軍、班軍和運軍。戍軍主要是戍守城池、巡邏和海防的,屯軍主要從事軍屯的耕作,運軍主要負責運輸通訊,班軍輪流在京城執行勤務,或者輪流在邊境執行勤務的。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吝嗇的不得了,官員的俸祿少得可憐,幾乎不能夠養家餬口,更不要說關心軍士的待遇問題,皇上要求軍隊自己養活自己,劃撥大量的官田,衛所依靠種田維持大部分的開支。
衛所軍隊,邊關的三分守城,七分耕種,內地的兩分守城,八分耕種,官田的賦稅,遠遠高於民田,軍戶難以承受,待遇比農民都不如。
結果就是軍戶因為生活過不下去了,大量逃亡。
有些衛所,兵員編制是56oo人,可只有兩百到三百人,衛所養不起那麼多的軍士,吃空餉的情況,比比皆是。
軍官剋扣軍餉已經成為了普遍的事情,少的可憐的銀子,被層層剋扣,落到軍士的手裡,所剩無幾,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量的逃亡,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了極點了。
明朝末年的朝廷軍隊,軍紀敗壞,燒殺搶掠,比流寇的軍隊做的還要過分,為了謊報軍功,殺老百姓上繳人頭,騙取朝廷的銀子,落入個人的腰包,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了。
展到如今,朝廷沒有銀子,軍士領不到餉銀,譁變此起彼伏,譁變的軍士,已經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蘇天成豈會允許自己的軍隊,出現這樣的情況,他要求的,同樣是職業軍人制度,但和朝廷的是大不一樣的。
這個不一樣,主要的表現,就是在於餉銀的供應上面,必須要充足,必須充分保證軍士的待遇,不僅僅是軍士個人,還有軍士的家屬。
這是最為基本的,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談到其他的事情。
至於說種田的事情,那是扯淡,軍人就是軍人,種田幹什麼,那是農民做的事情。
正文 第八十二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
九月十八rì,孫元坤帶著第一批的軍士,到達了平陽府城。
這一批軍士,一共六百人。
蘇天成高興的差點不能夠自持了,孫元坤帶來的,是一支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