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病無限……近世以來,佛道二教糜費過 度。過盛則濫,違逆貴本清靜之教義。為使國家穩定富庶,百姓安居樂業,臣等奏請朝廷對 境內釋老全面斷除……” 此時,偌大的太極殿前突然死一般的沉寂。
眾人聽出來了:以這兩份廷辯論文的語調和氣勢,分明有代朝廷挑明今日廷辯目的 之意。
極遠處有一陣低沉的悶雷隆隆滾過。天空開始陰沉而昏暗下來,空氣也開始因鬱悶 而顯得燥熱不安起來。
沒有一絲風。四處的彩旌旄旗死氣沉沉地垂成一縷,紋絲不動。
參與廷辯的佛徒眾僧一色的僧袍葛屨,個個闔目打坐、不出一言。他們雖已預感到 將要來臨的滅頂之災,但仍舊寄著一線希望,等待朝廷的詔布和最後的結局。
而參與廷辯的五百黃老之徒反應似乎遲鈍了一些。他們以為自己道教的頭目張賓一 向與武帝和朝廷幾位大臣私交甚好,以為朝廷此番廷辯主要針對佛教而來。
果然,三教義理分別宣讀完畢,張道士便搶先要過主持廷辯的朝廷內史、襄城公手 中的玉如意,氣勢逼人地登上高座,率先高聲發言道:“大道清虛,淳一無 雜;祈恩請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壽同天地。乃我中夏自古相傳之國教,不似釋迦出自 異邦,佛法虛幻,言過其實。客居中華,不服本土。憑藉百姓之愚敦,惑其因果之詭說…… ” 大禪師的師弟、少林寺等行禪師聞言憤而起身,要過玉如意準備上前奮起反駁。大 禪師見狀急忙扯著等行禪師的法衣低聲勸阻:“師弟,大周皇帝在此。師弟雖佛法大海,但 關乎佛門存亡大計,應對之間還須以辯才機智方可使人理服。” 大禪師一邊說,一邊早已把等行手中的玉如意要了過來,與左右高僧低聲商議一番 後,遞給素以辯才著名的秦蜀僧人智炫。
智炫神色安定地登上高座後,轉臉詢問張賓:“請問張道士,道教誕生於何時何地 ?佛教又誕生於何時何地?” 張賓不屑地打量了他一眼:“聖人出世,有何定時?說教興行,有何定處?總之, 我道教乃中國本來舊有之教,佛教則是近期從西域異國傳來。” 智炫辯駁他道:“言說道教本來舊有,此話本身便是虛幻。聖人出世,竟然無時? 說教興行,便無定處?盤古開天,女媧補裂,三皇五帝皆有定時。即令道教壽同天地,又豈 能言說無始?” 張賓冷笑道:“此乃枝節,本道不屑與你解釋。但說自佛教傳入中夏,肆意剃度, 廣蓄資財,金佛銀殿,極盡奢華。更甚者,近年來寺院之間攀比成風,繁盛無度。一次法會 ,動輒萬金。譁眾取寵,糜費驚人。此違背了佛教貴本清靜的教義,實乃罪惡之首。” 智炫抗辯道:“修信者眾,絕非佛門之過,紅塵苦難才是根本。眾生迷茫,心無所 依,佛教輔助朝廷安撫人心、教化敦民,使我百姓蒼生各自安運守命,遵奉王法,何罪之有 ?” 張賓指著智炫道:“佛教氾濫,遷累我道教深受其害,實在罪大難赦!你們這些和 尚僧人,若是生在前朝魏國太武帝那會兒,哪裡還用得著和你們如此廢話?早就把你們全都 殺掉了!” 見辯不過智炫,張賓憑著武帝平素與他的私交密切,竟以居高臨下口吻斥責起眾僧 來了。
虹橋門戶網。
第97節:第二十五章(4)
武帝見張賓說話離了題兒,忙令人扶他下座,自己親自登上高座,質問智炫:“朕 斷除佛教是為了以息虛幻。佛教中有三不淨:一是教主釋迦牟尼娶過妃子並生有兒子;二是 經律中允許吃‘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種淨肉;三是僧人多有犯法造罪者。而且即 令釋迦在世時,弟子之間也是相互攻擊。還有,佛說眾生皆平等。可是朕在寺中,卻處處可 見貴賤有別,尊卑不同。不僅有奴隸苦作,更有責打處罰。這便是你的平等圓融?朕據此以 為,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