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量存在爆破、動作、打鬥以及飛來飛去的戲份的劇組。有些錢可以省,有些錢省不得。
劇組在冰島的拍攝很順利,十天之後結束了這裡所有的鏡頭,一部分人由安娜?普林茨帶領返回洛杉磯,回到休斯飛機廠的攝影棚中拍攝,杜克則帶領大部分飛向愛爾蘭。繼續外景戲分的拍攝。
整個旅途過程中,拍攝的膠片和複製,都有杜克指派的專人保管,嚴防遺失或者洩露。
這方面來不得任何大意,因為很可能劇組的成果會由於一些小疏漏而化成泡影。
雖然現今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技術使電影的拍攝成本大大降低,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大量的拍攝素材如何進行儲存和保管的問題,在好萊塢就有劇組因為不注意,在路上把裝素材的硬碟丟在了丟掉的例子。
比如米高梅在把《綠野仙蹤》數碼化後,扔掉了原來的複製。結果當他們想重新做成3d的時候,卻發現那份數碼檔案損失了20%,不過幸好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儲存了原本的負片,他們才能重新掃描並且製作3d,算是有驚無險。
試想,如果一個專案是使用膠片拍攝,沒有留存或保管好負片的話,後果又將會如何?
除了膠片。杜克的劇組裡同樣有拍攝的數字素材,數字化素材還得面臨在各種格式之間進行轉換的問題。為了防止轉換過程中出現意外,也需要做好素材備份。
除此之外,也要定期檢查,有些劇組把數碼素材存在固態硬碟裡就置之不理了,結果很可能再開啟的時候會發現檔案有丟失。
做好記錄、及時備份、做好保管和檢查,說起來不難。但工作當中還得記得遵循流程,絕不能怕麻煩。
抵達愛爾蘭,杜克只留給劇組一下午的休息時間,從第二天清晨就要開始外景拍攝,即便這部影片是來自他的投資。專案進度也不能過於拖沓。
這也是任何一個導演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當然,除非你是墨鏡王,有人給你砸錢還願意等你到白頭,或者你有親戚是真土豪捨得不計回報給你投資拍電影,否則專案進度就是繞不過的坎。
不是說要上綱上線逼導演糊弄了事,而是要在可控範圍內完成作品——因為一旦進度失控,引起的就是連鎖反應:也許錢已經不夠用了,也許季節已經變了,也許錯過好檔期了……耽誤的不只是時間,也是真金白銀。
做到程序管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前期就做好拍攝計劃,以杜克過往積攢的經驗,每天拍攝進度大概2到4頁劇本,這樣就可以對大概的時間有了基本的概念。
在好萊塢,做劇本分解是確定拍攝週期的基礎工具,它可以把劇本中的各項要素分析出來,再轉化成拍攝計劃和預算,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讓導演在整個過程中相對較早的發現劇本里那些富有野心、耗資不菲而且有可能困難重重的各種元素,並有所警覺,而且便於梳理找到能夠進行集中拍攝的部分,提高效率。
在拍攝之前進行場地勘察的時候,導演和製片人也應該記得請攝影、燈光、藝術指導等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到現場,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畢竟這是各個領域的專家,一個導演拍腦門想出來的畫面,還要靠這些專家和他們的團隊來實現。
還有,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計劃應該是儘量精準,又留有餘地的,這不僅是技術活,也是藝術活:技術來自專業,藝術來自經驗。
雖然每個專案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但上一次遇到的問題,就是下一次寶貴的經驗。
從愛爾蘭的拍攝開始,整個劇組中最為大牌的主演哈里森?福特加入到了拍攝中,他也是劇組中片酬最高的演員,為了邀請到他,劇組付出了整整兩千萬美元的報酬。
雖然杜克決定讓韓?索羅死掉,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