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首先是一種視覺藝術。都說現在是讀圖時代,講究視覺衝擊力、震撼力,增強記憶。”
這些話杜克說的都很現實,而市場也確實就是如此,“如果《盜夢空間》中沒有城市捲起來的特技效果,沒有倒塌的樓房與激烈的槍戰,沒有追逐的車戰……”
他微微搖頭,“我們不能說這是商業大片,這樣進影院的人就會少一半還多。”
杜克強調道,“《盜夢空間》首先是一部科幻動作商業大作,然後才是其他。商業大片一定要有衝擊力,如果缺乏視覺特效,是賣不出那麼高的票房的。”
“賣不出票房就要虧本,虧本就沒人投資。”杜克說的是電影圈最正常不過的規律,“沒人投資,再好的想法也只能停在你的腦子裡。沒辦法,做為品牌,特別是電影品牌……”
他開始了信口開河,“我們要做的是商業與藝術的結合,商業化的藝術,藝術化的商業,藝術為商業加分,商業為藝術銷售,雙方聯合才能產生效益。”
因為接下來還有一部影片要籌備,杜克在中國待了兩天,就帶著劇組趕赴另一個國度進行宣傳。
與此同時,《盜夢空間》在全球範圍內都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今年五月初,全世界的電影院裡沒有了大牌續集湊熱鬧,看不見各種漫畫書裡跑出來的超級英雄滿天飛,再加上諸如《特工紹特》之類野心勃勃的影片票房啞火,讓這個暑期檔的開端著實顯得有些冷清。
而在這種冷清當中,《盜夢空間》則顯得鶴立雞群,這部電影從開拍之日就開始受到影迷的關注,乃至隨後一撥接著一撥的宣傳短片、無處不在的病毒營銷宣傳,都撩撥這觀眾的神經,華納兄弟對這部電影可謂下了血本來宣傳——1億2000萬美元的宣傳費用。
這對於一部物件不是家庭觀眾,不是以大場面奪人眼球的電影來說,已經相當高昂。
華納兄弟的宣發是《盜夢空間》引發強烈反響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它太有爭議性了。
如果從廣告的消費心理模式來分析,影片絕對是成功的。
同時還巧妙的增加了一項,那就是爭議!影片中引發的對夢境、對現實的疑問,讓很多觀眾久久回味,沉迷其中。
也喚起了觀眾們在觀影后的興趣與熱評,這種餘溫對品牌的影響是深遠的。
比方說丟擲的幾個疑問:現實世界與夢中有什麼不同?人生不是一場夢嗎?片尾的陀螺轉動是否說明男主角依然在夢中?
不得不說的是,現在的世界已經越來越虛擬了,網路交友與現實世界的區別?網路遊戲與暴力的不同?在部落格與虛擬社交如此高速發展的時期,人們都會互動交流,這些都促進了《盜夢空間》的快速傳播。
“你一旦開始希望瞭解自己夢境故事的意義,勢必會不斷回憶自己做過的夢並試圖搞清楚發生了什麼。這個時候,你會不知不覺地把對真實世界的理解放進頭腦裡,提出一連串自己可能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有趣問題。”
杜克在倫敦接受採訪時扔出去的這句話,可以說是對於影片的許多狂熱影迷最好的詮釋。
這些人看過影片提出的各種問題,別說杜克這個導演覺得匪夷所思,甚至他們以後自己都無法理解。
毫不誇張的說,媒體、網路和現實引發的各種爭議口碑宣傳,是《盜夢空間》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傳播的主要原因。
這部影片可以完完全全說是一次宣傳營銷方面的巨大成功,也足以成為好萊塢口碑營銷的經典之作。(未完待續。)
ps: 最近感冒了,難受的要死,求點退票和月票安慰下……
第七百五十七章 鑽石招牌
“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這是愛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