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算大,所以弘曆認為並不需要全國動員,只需要調遣福建地區的軍兵前往鎮壓就可以了。
於是新任閩浙總督常青成為這一戰當仁不讓的最高指揮官。
他令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率三千兵,又令閩安協副將徐鼎士率兵一千,這兩路軍隊都要匯聚在鹿耳口,以立刻支援正在被圍攻的臺島府城。
又以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兵由蚶江渡海至鹿仔港,以備收復彰化。
弘曆認為這佈置就已經相當可以了,大軍一定可以輕鬆獲勝,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始。
蘭芳七年、乾隆五十一年七月,福建援兵登陸臺島,兩支清軍分別自鹿仔港和鹿耳口奔赴戰場,並且分別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黃仕簡所部收復了彰化縣城,擊潰了一支義軍,但很快又被捲土重來的義軍打敗,只能龜縮在彰化城內無法外出。
同時,任承恩率領的軍隊也透過鹿耳口抵達了臺島府城,並且成功擊敗莊大田麾下的一支軍隊,收復了鳳山縣舊縣城。
但很快,這支清軍就被莊大田帶兵反撲成功,被擊潰,只能退入臺島府城內據城而守,也同樣失去了機動性,陷入了起義軍的重重圍困之中。
這支軍隊來臺,戰鬥一個月,不僅沒有扭轉局勢,反而使得自身也陷入重圍,對於改變戰局毫無意義。
八月上旬,弘曆得知此事,大為不滿,下詔怒斥黃仕簡、任承恩膽怯不敢戰、不能互相配合攻擊起義軍,以至於戰局糜爛不可收拾,遂下令閩浙總督常青親自督師前往臺灣平亂。
常青無奈,只能領命。
因為福建軍隊已經基本調動,他就只能調動浙江軍兵前來作戰,又因為人數不夠,只能向兩廣總督舒常請借調一支人馬協助作戰,東拼西湊一萬人,於八月下旬渡海前往臺島作戰。
然而此時此刻,林爽文所部義軍人數已經擴大到了五萬還要多,跟隨他起義的人群增加到了五十萬左右,再加上莊大田所部的天地會義軍,實力大增,一萬清軍已然不能對林爽文所部造成什麼威脅。
常青輕視林爽文,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兩路進兵,分別從鹿耳門和鹿仔港支援臺灣府城和彰化縣,從而使得兵力分散,在兩地和林爽文義軍、莊大田義軍苦戰數月,未立寸功,無法取得任何優勢。
時間到了九月下旬,弘曆越發感到不滿,多次下令常青儘快解決戰鬥,常青上書哭訴說兵力不足,弘曆很生氣,於是下令又從廣東、福建和浙江湊了七千兵馬調撥給常青支援他作戰。
至此,名義上在常青麾下聽令的清軍渡海人數已經達到兩萬兩千人左右,再加上臺島府城、彰化縣、諸羅縣和鹿仔港的清軍,人數大約有兩萬七八千的樣子,實在不能算少。
但是常青依然無法改變戰局,各地清軍各自為戰,想要搞一場聯合作戰,難度難於登天,大家都推諉責任,不想親赴險境,於是局勢愈發不可收拾。
而就在這個檔口,奉弘曆之命正在為臺島戰事做一些後勤保障工作的兩廣總督舒常忽然得知了一個街頭巷尾傳起來的小道訊息。
安南國被滅了,不復存在了。
舒常當時就大腦一片空白了。
怎麼回事?
安南國沒了?
變成蘭芳了?
開什麼國際玩笑?
舒常立刻讓人查證訊息來源,從街頭巷尾查到了茶館兒,從茶館兒查到了十三行,終於從十三行那邊查到了訊息的來源,是一個去安南國送茶葉的商人帶回來的訊息。
舒常立刻找來那個十三行旗下商人,問他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結果那個商人告訴他,自己兩個月前就把這個訊息告訴官府了,怎麼總督大人現在才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