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的麒麟槍,可還識得此物?\"郭猛解下腰間玉帶,龍紋凹槽裡嵌著周侗臨終所贈的墨玉扳指。盧俊義指尖拂過扳指內側的槍訣刻痕,忽然抬眸望向東南——那裡正傳來戴宗的神行甲馬鈴聲。
吳用傘尖輕點《平寇詔》:\"郭兄自立為周,可對得起柴氏先祖?當年陳橋兵變...\"
\"柴榮若見今日饑民易子而食,可會在意虛名?\"郭猛振袖展開《潞州血淚圖》,畫卷邊角蓋著山士奇新刻的\"安民\"印,\"這圖上三百冤魂,哪個不是大宋子民?\"
李逵斧柄砸裂青磚:\"扯甚鳥臊!朝廷許盧員外河北宣撫使,不比跟著反賊強?\"
盧俊義忽然擲槍入地,槍桿震碎三丈外銅壺滴漏:\"恩師授藝那日,太室山下了三日雷雨。\"他扯開胸前錦袍,露出鎖骨處箭疤,\"這傷是替周世宗擋的契丹冷箭,而今...\"
簷下白鶴倏然長唳,驚落吳用傘上積雪。郭猛袖中滑出半塊兵符,符上\"顯德\"二字與盧俊義箭疤形狀暗合。
\"師兄可記得宣和元年上元節?\"林沖突然開口,\"你我隨恩師夜探汴京,見金明池畔餓殍枕藉...\"他扯開衣襟,露出肋骨間舊傷,\"這刀是禁軍所賜,因我私放三個偷糧的孩童。\"
吳用青傘忽然收攏如劍:\"盧員外若從賊,九族俱滅!\"傘尖挑開西廂簾幕,露出盧氏宗祠牌位。李逵斧刃已架上檀木供桌:\"俺這板斧嘗過七十六顆貪官頭,不差你盧家...\"
\"啪!\"
麒麟槍尖點在斧刃七寸處,李逵只覺虎口發麻。盧俊義白衣無風自動:\"盧某平生最恨威脅。\"他槍桿橫掃供桌,牌位紛落如雨,最上層的\"周世宗柴榮\"靈位卻穩穩落在郭猛掌中。
\"恩師託我轉交此物。\"郭猛自琴匣取出牛皮卷,硝煙味混著藥香散開。盧俊義展開《槍訣末章》,見頁尾批註\"俊義性傲,當佐真龍\",筆鋒遒勁處隱現周侗咳血痕跡。
府外忽起馬蹄聲,徐寧的金槍挑著戴宗的神行甲闖入:\"稟陛下,索超已開大名府北門!\"他槍尖垂落的染血布條,正是盧夫人前日所繡的麒麟踏雲帕。簷角鐵馬驟響如金戈,十二隻白鶴齊飛沖天。
盧俊義撫過槍身崩雲紋,忽然輕笑:\"十五年前恩師說,麒麟槍出鞘時...\"
\"當碎九霄雲,正天地心。\"郭猛與林沖、史文恭異口同聲。三柄兵刃同時架住李逵板斧,卻見盧俊義的槍尖已點在吳用喉前三寸。
\"回去告訴宋江。\"盧俊義槍挑青傘擲出府門,傘骨釘入\"精忠報國\"石匾,\"盧某此生只從兩種人——\"白鶴掠過槍尖,羽翼掃落樑上積塵,\"一是恩師認定的明主,二是能解蒼生倒懸的豪傑。\"
當最後一隻白鶴消失在天際,徐寧的金槍已挑開清真山暗樁的蒙面巾——赫然是盧府老僕。郭猛將周世宗靈位供於中堂,見香爐青煙凝成麒麟狀,而吳用遺落的《平寇詔》正在火盆中化為灰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