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也決定不再對此事深究,反正他早已料定了宋江會招安,如果宋江自己搞的體面,那就大家和平分手,如果宋江自己搞的不體面,那郭猛就幫他體面。
過了三四天,郭猛休息夠了,也準備回去梁山了,他準備休整個一個月,就去再去找人來練練筋骨,畢竟太久沒有打仗,兵士們是很容易懈怠了。
那日郭猛正準備啟程,宋江帶著幾位頭領,都來送到清真山山下,幾人都分別與郭猛等人道別,這時候突然一陣馬蹄疾馳而來,大喊道:“老種經略相公有軍機到!大王請慢走!”
所有人都被這一聲和一陣馬蹄驚到,郭猛內心更是咯噔一下,別自己走了才沒多久,种師道就出事了。
那探馬頃刻間便已經到了郭猛面前,翻身下馬,雙手奉上一個竹筒,上面郭猛看出是种師道的筆跡,寫著“郭猛親啟”。
郭猛將那竹筒開啟,裡面一張紙,乃是寫著郭猛走了之後霸州城的變化。原來遼國皇帝真的如手下大將兀顏光的建議,確認郭猛等人走遠了以後,派人用送各種金銀珠寶到朝廷給高俅等四人,讓他們在皇帝面前說些好話,下令讓种師道撤出霸州城。
高俅等人哪裡有什麼家國之心,拿到手的才是真的,於是四人分贓完畢,次日早朝便來向趙佶報告此事。
遼國的使者為了能夠避免梁山軍再次插手,將梁山軍幫助种師道打敗遼軍的事情也告訴了高俅,高俅覺得這樣既能夠讓种師道撤出霸州,又能夠打擊种師道,一口應允下來。
次日的朝堂之上,高俅首當其衝便將此事說了出來,說种師道不遵守澶淵之盟,在遼國未進攻的情況下率先發起進攻,到時候要是遼國找我們麻煩,那就得不償失了,還不如儘快將霸州城交還給遼國,免生後患。
趙佶此時有些為難,自從自己當上了皇帝之後,宋軍是屢戰屢敗,對戰遼國、金國幾乎沒有什麼勝績,別說開疆擴土了,能守住就不錯,這次好不容易有些進步了,能打下人家一座城池了,怎麼能夠拱手相讓呢?
蔡京一看皇帝猶豫了,當即決定添把火,馬上啟奏,說此次宋軍能打下霸州城,並非种師道之功,而是因為有梁山軍幫忙。
趙佶一聽梁山軍來了精神,想起前些日子,梁山軍打敗了自己招安的猿臂寨人馬,幾次派兵征剿,不僅沒能拿下不說,還搭進去朝廷的兵將,氣不打一處來。
楊戩見到趙佶已經快要按捺不住了,於是立刻添油加醋,說种師道是勾結逆賊,犯上作亂等等,這霸州城說不定就是种師道擁兵自重的根據地,今日敢勾結梁山,明日就敢黃袍加身。
也許是趙佶想起來自己的祖輩是怎麼當的皇帝,一聽黃袍加身就慌了神,當即下令道:“命令我軍全數撤出霸州城,西路軍暫時由王進掌管,宣种師道回京師問罪!”
朝堂之上立刻議論紛紛,張叔夜等忠臣立刻反駁,這早朝就和清早的菜市場一樣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