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5頁)

4)甘:樂意。

(15)幹(g1n甘):求。

【譯文】

有的作為具有很高智慧和道德的臣子,也遇上想把國家治理好的君主,然而終有不受賞識重用的,孔子、孟軻就是這樣。孔子在陳國與蔡國途中沒有糧食,孟軻在齊國和魏國陷入困境,這並非當時君主不肯任用好人,而是他們才智淺陋,沒有能力使用大才。能夠駕御千里馬的,一定是王良;能夠任用禹、稷、皋陶為臣的,必定是堯、舜。只能駕御日跑百里馬的人,而要他去駕御千里馬,必定有毀壞衡木折斷軛木的危險;只有使用備位充數臣子的才能,卻用他去駕御有大臣才智的人,就必然會有才智受壓抑的不正常現象。所以,拋棄高明中肯的意見,聖賢遭到拒絕和排斥,並非是憎惡聖賢,不願聽高明中肯的意見,而是聖賢追求的理想太高,深切高明的意見實行起來很困難。才能大的去求才能小的任用他,才能小的不可能接受,因此不受賞識重用理所當然。

【原文】

1·4以大才之臣,遇大才之主,乃有遇不遇,虞舜、許由,太公、伯夷是也(1)。虞舜、許由俱聖人也,並生唐世(2),俱面於堯,虞舜紹帝統(3),許由入山林(4)。太公、伯夷俱賢也,並出周國,皆見武王(5),太公受封(6),伯夷餓死(7)。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8),虞舜,太公行耦(9)。許由、伯夷操違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閤中有離(10)。何則?道有精粗,志有清濁也。許由,皇者之輔也(11),生於帝者之時(12);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13),並由道德,俱發仁義(14)。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混舜濁;武王誅殘(15),太公討暴,同濁皆粗,舉措鉤齊(16),此其所以為遇者也。故舜王天下(17),皋陶佐政,北人無擇深隱不見(18);禹王天下,伯益輔治(19),伯成子高委位而耕(20)。非皋陶才愈無擇,伯益能出子高也。然而皋陶、伯益進用,無擇、子高退隱,進用行耦,退隱操違也。退隱勢異(21),身雖屈,不願進;人主不須其言,廢之,意亦不恨,是兩不相慕也。

【註釋】

(1)虞舜:即舜。許由:一作許繇。相傳堯要把君位讓給他,他逃至箕山務農。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太公:周代齊國的始祖。姜姓,呂氏,名望,一說字子牙。商未隱居在渭水(今陝西中部)河邊,受到周文王的賞識和重用,輔佐周武王伐紂,因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墨胎氏。反對周武王伐紂,商滅,不吃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儒家將他樹為道德高潔的典範。

(2)唐世:堯當政時期。

(3)紹:繼承。帝統:這裡指帝位。

(4)以上事參見《史記·伯夷列傳》

(5)武王:姓姬,名發。繼承文王遺志,率兵滅商,建立周王朝。

(6)參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7)參見《史記·伯夷列傳》。

(8)趨齊:主要目的和意圖一致。

(9)耦(%u偶):合。

(10)離:背離。這裡是差別的意思。

(11)皇者:指傳說中的“三皇”。“三皇”的普遍說法是指伏羲(x9西),神農、燧(su@碎)人。

(12)帝者:指傳說中的“五帝”,“五帝”流行的說法是指黃帝、顓頊(hu1nx&專須)、帝嚳(k)庫)、堯、舜。這裡“帝者”具體指堯。

(13)王者:指夏、商、週三代的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這裡“王者”具體指周武王。

最新小說: 從夢幻西遊開始的遊戲人生 NBA模板麥迪,拯救籃網三巨頭 迷霧求生:從昇華萬物開始無敵 我若為星君為月 直男超甜,男主瘋狂獻上女主劇本 眉莊:純元不死你等不過爾爾 韓娛?不不不我是來當全球頂流的 文案館全劇終 逆天裝備 星鐵:執念未了,過往依舊 龍族:從覺醒言靈皇帝開始 網遊之刀問江湖 原神:更新後手機連線了提瓦特 全息挑戰:大學生無限求生遊戲 白天澄清緋聞,晚上瘋批偷偷黑我 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 風流短跑之神 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 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 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