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侍很快便將朱元璋請到了鳳儀宮。聽聞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建議,朱元璋沉吟片刻,撫須說道:“鎮南王,嗯,不錯。只是這‘南’字,朕總覺得有些不妥。”
馬皇后和朱標都有些疑惑,朱元璋解釋道:“楓兒立功之地皆在北方,封他為鎮南王,似有不合情理之處。”
“父皇所言極是,”朱標說道,“兒臣一時考慮不周,還請父皇定奪。”
“鎮北王?”
朱元璋來回踱步,目光炯炯,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片刻之後,他停下了腳步,朗聲說道:“封朱楓為‘燕王’!”
“燕王?”馬皇后和朱標異口同聲地問道。
朱元璋點了點頭,解釋道:“燕地乃我大明北方重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封楓兒為燕王,既是對他的嘉獎,也是希望他能鎮守北方,拱衛京師,永保大明江山穩固!”
馬皇后和朱標對視一眼,都覺得這個封號再合適不過了。燕王,既有守護之意,又彰顯了朱楓的功績和地位,更重要的是,這個封號也寄託了朱元璋對朱楓的厚望和信任。
“就依父皇所言,封朱楓為燕王!”朱標躬身說道:“不過……”
朱標遲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問道:“父皇,四弟棣兒不是已經封為燕王了嗎?”
朱元璋大手一揮,語氣堅決:“那就改封棣兒為遼王!”
朱標仍覺得有些不妥,沉吟片刻後說道:“父皇,遼王之封號,似乎與棣兒有些不相稱。棣兒性情剛烈,雄才大略,更適合鎮守一方,不如……”
他頓了頓,試探性地問道:“不如封朱楓為北王,如何?”
朱元璋聞言,雙目一亮,撫掌大笑:“好!好一個北王!北王朱楓,鎮守北方,拱衛京師!這個封號好,既突出了楓兒的功績,又彰顯了我大明的雄心壯志!”
翌日清晨,金鑾殿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目光掃視群臣,威嚴之氣瀰漫在整個大殿。
“眾愛卿,”朱元璋沉聲說道,“北伐之戰,我大明將士浴血奮戰,最終擊潰北元殘餘勢力,此乃我大明之幸,亦是萬民之福!”
群臣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北伐之勝,多虧了諸位愛卿的運籌帷幄,以及將士們的英勇殺敵。”朱元璋繼續說道,“尤其是朱楓將軍,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實乃我大明之棟樑!”
說到朱楓,文武百官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左都御史胡惟庸、右丞相李善長和徵北大將軍徐達身上。這三人都是朝中重臣,與朱楓的關係也各有不同。
胡惟庸眼觀鼻鼻觀心,一言不發,彷彿事不關己。李善長則面帶微笑,微微點頭,似乎對朱楓的功績表示讚賞。而徐達則是一臉欣慰,畢竟朱楓是他未來的女婿。
“朱楓將軍在北伐戰爭中,單騎衝陣,斬殺敵將無數,更是以其卓越的醫術救治了皇后,可謂功勳卓著。”朱元璋繼續說道,“朕思慮再三,決定封朱楓為北王,以示嘉獎!”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封王,這可是莫大的榮耀,更何況是“北王”這樣的封號,更是彰顯了朱元璋對朱楓的器重和信任。
片刻之後,群臣才反應過來,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北王千歲!”
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目光落在徐達身上:“徐愛卿,你對此有何看法?”
徐達出列,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為,朱楓將軍功勳卓著,封王實至名歸!北王之封號,更是恰如其分,彰顯了將軍的威名和功績!”
“嗯,”朱元璋撫須說道,“徐愛卿所言甚是。朱楓鎮守北方,必能保我大明江山穩固!”
隨後,朱元璋又看向李善長和胡惟庸:“兩位愛卿,你們可有異議?”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