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
夜幕降臨,太子朱標盡興而歸,朱楓府邸恢復了寧靜。姚廣孝並未離去,而是留宿於此。庭院中,兩人相對而坐,品茗賞月。
“恭喜冠軍侯,得太子如此賞識,北伐大業指日可待。”姚廣孝舉杯示意。
朱楓輕輕抿了一口茶,神情卻並不輕鬆:“大師,二十萬大軍,非同小可,我肩上的擔子很重啊。”
姚廣孝笑道:“冠軍侯智勇雙全,又有北伐十三策,何須擔憂?貧僧觀太子殿下,對你也是信賴有加。”
朱楓嘆了口氣:“殿下信任我,我自然感激。只是這朝中局勢複雜,北元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姚廣孝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冠軍侯所慮極是。北伐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如今,冠軍侯已得太子支援,接下來便是要爭取朝中大臣的支援,以及穩固後方,方能無後顧之憂。”
朱楓點點頭:“大師所言甚是。只是這朝中大臣,各有心思,想要讓他們齊心協力,談何容易?”
姚廣孝微微一笑:“冠軍侯莫急,貧僧有一計,可助冠軍侯一臂之力……”
月光下,姚廣孝附在朱楓耳邊,低聲細語,將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朱楓聽後,眼睛一亮,連聲稱妙。
後宮,朱元璋一身明黃龍袍,正襟危坐。他手中握著一份奏摺。
殿內空無一人,只有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
“重八,還在為科舉的事情煩心嗎?”馬皇后輕移蓮步,走到朱元璋身旁,關切地問道。
朱元璋放下奏摺,揉了揉眉心,嘆道:“是啊,咱這心裡總是不踏實。洪武三年,咱下令暫停科舉,如今已過去兩年,這讀書人的事,可不能耽擱太久啊。”
馬皇后溫婉一笑,輕聲道:“陛下聖明,這武舉取士,真是高瞻遠矚之舉,朝野上下,無不稱讚陛下的英明決斷。有了這武狀元在前,科舉取士,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點點頭:“皇后所言極是。這武舉,既選拔了武藝超群的將才,也安撫了武將們的心。如今科舉重啟,他們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陛下這一步棋,走得真是妙啊!”馬皇后讚歎道,“先武后文,恩威並施,既展現了皇上的雄才偉略,也穩定了朝局,真是一舉兩得。”
朱元璋哈哈大笑:“皇后過獎了。咱只是想為大明江山,選拔更多的人才。這武將固然重要,文臣也同樣不可或缺啊。”
“重八所言甚是。”馬皇后深以為然,“文武兼備,方能長治久安。如今武舉已畢,科舉也該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是啊,科舉之事,不可再拖了。只是這科舉取士,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馬虎。咱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選拔出真正有才學、有德行的人才。”
“重八,臣妾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馬皇后試探著問道。
“皇后但說無妨。”朱元璋鼓勵道。
“臣妾以為,這科舉取士,除了考察才學之外,還應注重品德。畢竟,一個人的才學再高,若是品行不端,也難堪大任。”馬皇后緩緩說道。
朱元璋深以為然地點頭:“皇后說得對,德才兼備,方為良才。咱這就下旨,命禮部制定科舉章程,務必將品德考核納入其中。”
“陛下聖明!”馬皇后欣慰地笑道,“有了陛下的英明領導,大明江山,必將更加繁榮昌盛!”
朱元璋望著馬皇后,眼中充滿了柔情:“哈哈,你還誇讚上我了,你可很少稱呼我為陛下啊,不過,還是聽著重八順耳一些,有你在咱身邊,咱就放心多了。”
馬皇后輕輕依偎在朱元璋身旁,柔聲道:“重八,為了大明江山,為了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