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獲取修建長城的物資和糧食,秦朝大幅增加賦稅,百姓需上繳收穫的三分之二,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加劇.
公元前 210 年的秦朝,咸陽城郊外的一個小村莊,名叫清平村。在這個寧靜的村莊裡,生活著一群樸實的農民,其中有一位名叫林大山的中年男子。
林大山一家世代耕種這片土地,靠著辛勤的勞作過著雖然不富裕但還算安穩的日子。然而,秦始皇決定修建長城的命令下達後,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獲取修建長城所需的物資和糧食,秦朝政府大幅增加了賦稅。原本只需要上繳收穫的一小部分,如今百姓卻需要上繳足足三分之二。
這一年的秋收時節,清平村的田地裡一片金黃,本該是豐收的喜悅時刻,但林大山的臉上卻佈滿了愁雲。他站在田埂上,望著成熟的莊稼,心中滿是憂慮。
“今年的收成看著不錯,可這賦稅如此之重,咱們能留下的怕是寥寥無幾啊。”林大山對身邊的妻子說道。
妻子嘆了口氣,“能怎麼辦呢?這是朝廷的命令,違抗不得。”
收割開始了,林大山和村民們起早貪黑地勞作。終於,糧食都收進了糧倉。可還沒等他們喘口氣,收稅的官吏就來了。
“都聽好了,今年的賦稅按規定上繳,誰敢少交一粒米,嚴懲不貸!”官吏大聲吆喝著,手下的差役們如狼似虎地衝進各家各戶。
林大山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一年的大部分糧食被搬走,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官老爺,能不能少收點,我們一家老小還要活命啊!”一位村民忍不住哀求道。
“大膽!這是朝廷的旨意,誰敢違抗!”官吏一鞭子抽過去,村民痛苦地倒在地上。
林大山握緊了拳頭,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在另一個村莊,名叫柳樹村,有一位名叫趙老漢的老人。他年事已高,身體虛弱,兒子在戰場上戰死,家中只剩下兒媳和年幼的孫子。
收稅的官吏來到他家時,看到他家貧困的景象,沒有絲毫憐憫。
“不管你傢什麼情況,賦稅一分都不能少!”官吏無情地說道。
趙老漢的兒媳哭著求情,“官老爺,您行行好,我們真的沒有那麼多糧食啊。”
官吏根本不理會,強行搬走了大部分糧食。
趙老漢看著空空的糧倉,老淚縱橫,“這日子沒法過了啊!”
隨著時間的推移,沉重的賦稅負擔讓百姓們苦不堪言。林大山家的日子越來越艱難,糧食不夠吃,只能挖野菜充飢。孩子們餓得面黃肌瘦,妻子也因為過度勞累而病倒。
“這苛捐雜稅,真是要把人逼上絕路啊!”林大山望著病床上的妻子,心中充滿了絕望。
在城裡,商戶們也同樣遭受著沉重的賦稅壓力。一位名叫孫掌櫃的布商,原本生意還算紅火,但由於賦稅增加,成本大幅提高,生意一落千丈。
“這生意沒法做了,再這樣下去,只能關門大吉。”孫掌櫃唉聲嘆氣。
許多小商販因為交不起賦稅,被關進了大牢。
街頭巷尾,到處都能聽到百姓們的抱怨和哭訴。
“朝廷這是要把我們往死路上逼啊!”
“我們辛辛苦苦勞作,卻連肚子都填不飽。”
社會矛盾日益加劇,民怨沸騰。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反抗,但都被朝廷殘酷地鎮壓了下去。
在清平村,林大山終於忍無可忍。
“我們不能這樣坐以待斃,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向朝廷請願!”林大山在村裡大聲呼籲。
一些村民響應了他的號召,但也有村民擔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
“大山啊,這能行嗎?要是惹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