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暉灑落在郢都的宮闕之上,卻驅不散春申君黃歇心頭的陰霾。朝堂之上,那些收受秦國賄賂的貴族們,言辭間盡是對合縱的詆譭與不屑,聲聲如芒在背。
“春申君,此合縱之舉,徒耗楚國之國力,未見其利,先蒙其害,不可為也!”上官大夫靳尚高聲叫嚷著,眼中閃爍著貪婪與短視的光芒,他的話語引得一眾貴族紛紛附和,朝堂之上頓時吵嚷成一片。
黃歇怒目而視,上前一步,厲聲道:“諸公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秦之虎狼,吞韓並魏,若楚不與他國合縱抗秦,下一個便是我楚國!今諸君為一己私利,置國家危亡於不顧,是何居心?”然而,他的疾言厲色,換來的只是貴族們的冷眼與竊竊私語。
楚王坐在高位之上,面露猶豫之色。他既知曉合縱的必要性,又忌憚國內貴族的勢力,一時難以決斷。黃歇見狀,心中暗歎,知道此時多說無益,唯有另尋他法。
回到府邸,黃歇召集門客商議對策。謀士朱英進言:“君上,當務之急,是要揭露秦國的離間陰謀,讓楚王及眾臣看清形勢。同時,我們需在民間廣施恩惠,爭取百姓的支援,以民意為根基,對抗朝堂上的逆流。”黃歇點頭稱是,當下便安排門客們喬裝潛入市井,傳播秦國的險惡用心以及合縱對楚國的重要性,又親自籌措物資,救濟受災的百姓,一時間,黃歇的威望在民間悄然回升。
而在秦軍營地,得知楚國朝堂內亂的訊息後,秦軍主將王翦卻並未放鬆警惕。他深知黃歇之才,料定其不會輕易放棄。於是,一面加緊訓練士卒,一面派細作密切監視楚國的一舉一動,同時向咸陽上書,請求增派兵力,準備對楚國發動致命一擊。
楚國的軍隊正備在黃歇的努力下艱難推進。他親自前往軍營,挑選忠勇之士,提拔年輕將領,如項燕等一批有識之士開始嶄露頭角。黃歇又設法籌措軍餉,從自己的封地中拿出大量錢財,購置兵器糧草,加強楚軍的裝備與補給。然而,貴族們的阻撓從未停止,他們剋扣物資、散佈謠言,試圖破壞黃歇的整軍計劃。
一日,楚王突然宣召黃歇入宮。黃歇進宮後,楚王拿出一份密信,上面赫然寫著黃歇意圖擁兵自重、勾結他國謀反的不實之詞。黃歇大驚,伏地叩首,力陳自己的忠心與合縱的決心:“大王,此乃秦人之離間計,欲使楚國自亂陣腳,萬不可信啊!臣一心只為楚國社稷著想,絕無半點謀反之心。”楚王凝視黃歇良久,心中亦有疑慮,但念及黃歇過往之功,終是未將其治罪,只是責令他儘快平息朝堂紛爭,穩定局勢。
黃歇回府後,深知形勢危急。他與朱英等人商議,決定採取果斷行動。一方面,黃歇安排人手秘密調查收受秦國賄賂的貴族名單,準備在合適的時機將其公之於眾;另一方面,加強與其他諸侯國的聯絡,尋求外部支援,以穩固合縱聯盟。
與此同時,項燕等年輕將領在黃歇的支援下,于軍中展開了一場整肅行動,清除了部分被貴族收買的奸細和動搖分子,楚軍計程車氣漸漸恢復。民間百姓聽聞黃歇的遭遇以及他為楚國所做的努力後,紛紛自發組織起來,聲援黃歇,要求楚王嚴懲叛國貴族,支援合縱抗秦。
在這內憂外患的關鍵時刻,楚國的命運懸於一線。黃歇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在黑暗中艱難摸索前行的道路。他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滿荊棘,但為了楚國的生存與尊嚴,他必須與秦國的陰謀和國內的腐朽勢力抗爭到底。隨著局勢的逐漸明朗,楚國朝堂上的風雲變幻也將迎來新的轉機,而這場關乎楚國興衰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