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協助秦始皇制定各項政策,遭到了一些舊貴族的反對。秦始皇力排眾議,支援李斯的改革。
咸陽宮的朝會氣氛凝重,秦始皇嬴政高坐於龍椅之上,眼神冷峻地審視著階下的群臣。自天下一統,這新生的秦帝國看似強大,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在朝堂之下激烈碰撞,而今日所議之事,關乎帝國未來的根基。
李斯身著朝服,神色堅定地站在殿中,手中捧著竹簡,上面詳細記載著他與秦始皇商議許久的改革方略,從郡縣制的推行到度量衡的統一,從文字的規範到律法的嚴苛化,樁樁件件皆是破舊立新之舉。
“陛下,臣以為當廢分封,行郡縣,如此方能使權力集於中央,令天下長治久安。再者,度量衡混亂不一,商業受阻,稅賦難收,統一度量衡勢在必行。還有這文字……”李斯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言辭懇切,目光中透著睿智與果敢。
然而,他的話尚未說完,便被一陣尖銳的反對聲打斷。
“陛下,不可啊!”一位白髮蒼蒼的舊貴族顫巍巍地走出佇列,聲淚俱下地諫道,“分封乃祖宗成法,歷代沿襲,若廢分封,置我等宗親於何地?且各地風俗迥異,強行統一度量衡、文字,必致民怨沸騰,動搖國本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不少舊貴族紛紛附和,言辭之間皆是對變革的恐懼與牴觸。他們眷戀著往昔的封地與特權,害怕新政策會將他們的榮華富貴化為烏有,於是抱團反對,企圖以祖宗之法、民心所向為由,迫使秦始皇放棄改革。
秦始皇面色陰沉,目光如炬地掃過那些反對的臣子,心中暗自惱怒。這些舊貴族只知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全然不顧帝國的長遠發展,若不改革,大秦如何能真正實現大一統,如何能傳承萬世?
“朕以虎狼之師橫掃六國,天下既定,自當有新制。分封之禍,殷鑑不遠,諸侯割據,戰亂不休,豈是長治久安之道?”秦始皇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在大殿內迴響,群臣頓時安靜下來,“李斯所奏,正合朕意。舊制不除,新朝難立,度量衡、文字不統,何以令行禁止?朕意已決,諸卿無需多言!”
皇帝金口玉言,舊貴族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多做爭辯,只是一個個低頭不語,眼中卻仍閃爍著不滿與怨恨的光芒。
一會後,李斯與秦始皇在御書房內密談。
“陛下,臣知今日之舉觸動了舊貴族的根本利益,他們必不會善罷甘休,日後恐怕還有諸多阻撓。”李斯憂心忡忡地說道。
秦始皇微微冷笑,眼中透著堅毅與決然:“朕既為天子,豈會被這些鼠目寸光之輩左右?愛卿只管放手去做,有朕為你撐腰。他們若敢違抗旨意,暗中作梗,朕絕不輕饒!”
在秦始皇的全力支援下,李斯開始雷厲風行地推行改革。他派遣能吏奔赴各地,監督郡縣制的實施,將六國舊地重新劃分郡縣,選派忠誠幹練的官員擔任郡守、縣令,確保中央政令能夠直接下達到地方。同時,設立專門的工坊,鑄造標準的度量衡器具,分發至全國,並嚴令各地必須使用統一標準進行交易、徵稅等活動,對違反者處以重刑。
文字改革方面,李斯召集了眾多博學之士,以秦篆為藍本,簡化字型,編纂字書,作為全國通用文字範本。各地學宮、書館紛紛開設課程,教導學子新文字的讀寫,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讓民眾熟悉並使用統一文字,以促進文化交流與政令傳播。
然而,改革的道路荊棘叢生。在一些郡縣,舊貴族暗中煽動百姓抵制新政策,他們散佈謠言,聲稱統一度量衡會讓物價飛漲,使用新文字會觸犯神靈,導致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人心惶惶,對新政產生牴觸情緒。
在楚地的一個小鎮上,市集一片混亂。百姓們圍在一個糧鋪前,與店主爭吵不休。
“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