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店家,用這新秤稱量,定然是少了我等的糧食分量!”一位老者憤怒地指著秤桿說道。
“我也是照官府吩咐行事,這新秤是朝廷發來的標準秤,怎會少了你們的分量!”店主無奈地辯解著。
這時,幾個身著華服的人在一旁冷笑,正是舊貴族的家僕,他們趁機添油加醋:“這都是那李斯的餿主意,要把咱老百姓的活路都斷了!”
一時間,人群的情緒更加激動,眼看就要釀成暴亂。幸好當地縣令及時趕到,他深知這是舊貴族在背後搗鬼,立刻命人將那幾個家僕拿下,並當眾向百姓解釋新度量衡的好處,展示新秤與舊秤的對比,還拿出朝廷的政令文書宣讀,承諾若有商家故意缺斤少兩,定會嚴懲不貸。經過一番安撫,百姓們的情緒逐漸平復,對新政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李斯得知此事後,立刻向秦始皇奏報。秦始皇大怒,下令徹查各地類似事件,對煽動叛亂的舊貴族及其爪牙毫不留情地予以懲處,抄家滅族者不在少數,一時間朝堂震動,舊貴族們人人自危,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改革。
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成效開始顯現。郡縣制的實施使得中央集權大大加強,政令暢通無阻,國家對地方的掌控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發展,各地物資交流頻繁,市場一片興旺,稅收也隨之增加,充實了國庫。文字的統一更是讓文化傳播與教育普及變得更為便捷高效,不同地域的人們能夠更加順暢地交流溝通,民族認同感逐漸增強,為大秦帝國的文化融合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李斯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深知帝國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於是,他又向秦始皇建議統一律法,制定嚴苛而完備的秦律,規範百姓與官員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與國家穩定;同時,大力發展交通,修築馳道,連線帝國的各個郡縣,便於軍隊調動與物資運輸,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與支援。
秦始皇欣然採納,李斯再次踏上了艱難的改革征程。他親自參與律法的編纂修訂,參考六國律法之長,結合秦地實際情況,制定出一部詳盡而嚴酷的秦律法典,從刑事犯罪到民事糾紛,從官吏職守到百姓義務,皆有明確規定,賞罰分明,執法必嚴。馳道的修築工程浩大,李斯統籌規劃,徵調大量民夫與刑徒,開山填谷,鋪設磚石,歷經數年艱辛,終於建成了以咸陽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馳道網路,其寬闊平坦、堅實耐用,堪稱當時的交通奇蹟,為帝國的繁榮與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李斯的不懈努力與秦始皇的堅定支援下,大秦帝國在變革中逐漸走向強盛。舊貴族的勢力被削弱,新興的官僚體系與士人群體崛起,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軍事強大,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其輝煌成就照耀千古,為後世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而李斯與秦始皇這一對君臣的改革傳奇,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篇章,被後世傳頌與敬仰,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的發展與變革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