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攻略齊國的其他城邑。燕軍所到之處,儘量減少殺戮,而是推行仁政,試圖贏得民心。在樂毅的經營下,齊國的大片土地漸漸換上了燕服,百姓們雖心有不甘,但在生存的壓力下,也只能暫時屈從。
然而,燕國國內並非鐵板一塊。燕昭王的去世,如同一場政治地震,讓局勢瞬間變得微妙起來。新即位的燕惠王與樂毅早有嫌隙,在一些佞臣的讒言蠱惑下,對樂毅產生了猜忌。他聽信流言,認為樂毅久攻齊國兩城不下,是心懷異志,欲擁兵自重。於是,一道詔令發往齊國前線,召回樂毅,改派騎劫接任。
樂毅接到詔令,心中長嘆。他深知回去必遭毒手,於是在悲憤之下,毅然投奔趙國。騎劫此人,剛愎自用,完全不似樂毅那般深諳用兵之道與民心所向。他上任伊始,便改變樂毅的策略,對堅守的即墨、莒城採取強攻之勢。
即墨城中,田單臨危受命,被推舉為守城將領。他本是一小小官吏,卻有著非凡的智謀與勇氣。面對騎劫的進攻,田單沉著應對,先是利用城中百姓的力量,加固城防,收集物資。又施展離間計,散佈謠言,說燕軍若掘齊人祖墳,必能使齊人喪膽。騎劫聽聞,愚蠢地照做,這一舉動瞬間激起了齊國軍民的怒火。
緊接著,田單籌備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反擊——火牛陣。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他挑選千餘頭健壯公牛,在牛角上縛上利刃,牛尾綁上浸油的蘆葦,點燃蘆葦後,驅趕牛群衝向燕軍。公牛受驚,發瘋似的狂奔,燕軍營地頓時大亂。田單趁機率領城中軍民吶喊殺出,燕軍在慌亂中死傷無數,騎劫也在混戰中丟了性命。
經此一役,燕軍士氣大挫,齊國軍民則士氣大振。田單乘勝追擊,一路收復失地,齊國的旗幟重新在這片土地上飄揚。但歷經此劫,齊國已不復當年之盛,國土殘破,人口銳減,經濟凋敝。雖復國成功,卻只能在列強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往昔那稱霸東方的輝煌歲月,終究如大江東去,一去不返,徒留後人在史書中尋覓、追思那段波瀾壯闊卻又滿是哀傷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