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好好聽著吧,我的音樂要比你的更棒。”海摩芬咧嘴狂笑,笑容的弧度誇張到面部僵硬。
刀刃在海摩芬手中的小提琴的琴絃上劃過,但神奇的是,不論海摩芬拉鋸琴絃的手段有多麼粗暴激動,然而琴絃卻仍舊一根未斷。
究其原因,還是這部小提琴的琴絃的材質極為特殊,是海摩芬花費高價從林凌的林中小屋中所購買的物品,這些琴絃並非是常見尼龍與鋼絲,甚至並非是古典派最鍾愛的羊腸弦,而是人發。
在買下人發琴絃時,海摩芬曾向林凌詢問這些髮絲的由來。
林凌笑著講解到:“相傳,很久以前,曾經有一位多愁善感的美麗女子,她有一指腹為婚的青梅竹馬,她與情郎從小彼此喜歡,情真意切。某日,女子的國家與鄰國不和,兩國交戰,戰火連天,女子的心愛之人是個愛國志士,決定投身戰場,與女子約定,在戰事結束後,他就會立馬回來娶她。
誰知情郎這一走便是一去不返,據說是死在了戰場的屠刀之下,由於前線戰事激烈,男人連具屍體都沒能回來,就這樣曝屍荒野。
女子傷心欲絕,決意剃髮為尼,拜於佛前,日行三千叩,敲三千木魚,撞三千鍾,將愛恨情仇拋之腦後,靜心向佛。
然而,比丘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多少春去秋來,她卻發現自己仍舊無法感悟無上佛法,並不能從佛經中看出任何佛理,心有失落,於是向庵中德高望重的住持請教。
住持並不言語,只是帶著比丘尼走向後院竹林,只見竹林中,一棵黑樹拔地而起,卷如麻花,筆直而立,比丘尼走近細看,竟是一根根黑髮,不由驚訝萬分。
住持問到:‘你現在可知?’
比丘尼搖頭不解。
住持輕輕嘆息,將實情緩緩道來,原來這黑髮樹竟就是她當年剃度遺落在此的一根煩惱絲,誰知落地生根,越長越多,越長越長,漸漸成為一棵後院中的黑樹,隱於竹林之間。
住持道:‘你每日行一叩,它長一分,每日敲一木魚,它長一毫,再每日撞一鍾,它長一厘,每晚它都會如花凋謝,歸為發苗,週而復始。’
比丘尼沉默,似是頓悟,淚如泉湧,心中百感交集。
原來她一直沒有放下執念,沒有放下執著,她仍舊心懷過去,感念情郎。
這煩惱絲便是她的心境體現。
行叩,敲木魚,撞鐘,這些事情似乎是她誠心向佛的表現,但實則她每做一次都會內心煎熬,備受痛苦,她無法完全割捨自己的過去,只是故意將之忽略,做這些並不會讓她真正的放下過去,煩惱其實一直都在增長。
而為何每到夜晚就會讓黑髮樹重新變回髮絲,究其原因是她每晚都會夢見死去的情郎,與情郎在夢中相會,與情郎在夢中纏綿悱惻,排解心中苦悶,願望一成,心結自松,煩惱自落。
頓悟了這一切的比丘尼瞭然,決定暫離寺廟,化解其因果……”
當說到這時,林凌口渴停頓,端了一杯茶慢慢喝著。
在此期間,海摩芬對故事後邊的走向發表了自己的猜測:“那個女子失敗了嗎?”
“失敗嗎?成功嗎?”林凌解渴後,笑著說,“這得看如何界定了。”
林凌繼續說道:“那女子最後死在了苦行的半路上,偶遇一夥山匪搶劫商隊路人,她上前勸阻卻反被一刀殺死,最後她迴歸地府幽冥,在地下見到了為了等她到來,久久不願投胎離去的情郎。而在她死後,她留在佛寺中的那根頭髮就生長到了三千根,三千毫,從此不再生長了。”
海摩芬多有感慨,確實不知道這成功與失敗該如何界定。
但總歸他是知道了這人發琴絃的作用,人發琴絃為三千煩惱絲中的其中一縷的一段,儘管如此,也受用無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