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天是實體了。如果確實是這樣,天就是玉石之類。石的質量重,做成千里長的一根柱子,是不能勝任的。像五嶽的山頂都不能高達天上成為頂天的柱子,那像不周山能高達天上嗎?不周山被共工折斷,在這個時候,天就被毀壞了。如果確實被毀壞,用什麼去支撐它呢?可以砍下鰲的腿來頂住天的四邊,解釋的人說:“鰲是上古的大獸,四條腿又長又粗,所以砍下它的腿可以頂住天的四邊。”不周山是山,鰲是獸。天本來用山作為頂天柱,共工折斷它,改用獸腿來替代,獸骨會腐朽,怎麼能永久地頂住它呢?況且,鰲腿可以用來作柱頂天,那麼它的身體必然又長又粗,天地不可能容得下,女媧雖然神聖,怎麼能殺得死它呢?如果真能殺死它,那麼是用什麼東西殺的呢?鰲腿可以用來作柱頂天,那麼它的皮革像鐵石,刀、劍、矛、戟不能刺穿它,強弓利箭也不能射穿它。
【原文】
31·4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當共工缺天之時,天非墜於地也。女媧,人也,人雖長,無及天者。夫其補天之時,何登緣階據而得治之(1)?豈古之天若屋廡之形,去人不遠,故共工得敗之,女媧得補之乎?如審然者,女媧多前(2),齒為人者,人皇最先(3)。人皇之時,天如蓋乎?
【註釋】
(1)緣:攀援。階據:依靠。治:治理。這裡是修補的意思。
(2)多:疑漢碑“以”形近而誤。
(3)人皇:上古神話傳說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之一。
【譯文】
觀察現在的天離地很高,相信古時候的天與今天的沒有區別。當共工毀壞天的時候,天並沒有墜落在地上。女媧是人,人即使再高,也夠不到天。那麼她補天的時候,是攀登和依靠什麼去補天的呢?難道古時候的天像屋頂的樣子,離人很近,所以共工能夠毀壞它,女媧能夠補上它嗎?如果確實是這樣,女媧以前,開始作為人的,是人皇最先。人皇的時候,難道天像車蓋一樣離人很近嗎?
【原文】
31·5說《易》者曰:“元氣未分(1),渾沌為一(2)。”儒書又言:“溟涬濛。。(3),氣未分之類也。及其分離,清者為天,濁者為地。”如說《易》之家,儒書之言,天地始分,形體尚小,相去近也。近則或枕於不周之山(4),共工得折之,女媧得補之也。
【註釋】
(1)元氣:即自然之氣。參見4·1注(4)。
(2)渾沌:天地未分以前的狀態。
(3)溟涬(mǐng xìng酩幸):天地未形成時的自然之氣。這裡指宇宙混茫狀態。濛。。(méng hòng蒙訌):混沌的樣子。
(4)枕:臨近,靠近。
【譯文】
解釋《周易》的人說:“元氣還沒有區分開,渾渾沌沌是一體。”儒者的書上說:“自然之氣渾渾沌沌模糊不清,是氣還沒有分清濁的狀態。等到它們區分開來,清的成了天,濁的成了地。”按照解釋《周易》的人和儒者書上說的,天地剛分離時,形體還小,相互間距離很近。因為天地間距離很近,那麼天也許靠近不周山,所以共工能毀壞它,女媧能補好它。
【原文】
31·6含氣之類,無有不長。天地,含氣之自然也,從始立以來,年歲甚多,則天地相去,廣狹遠近,不可復計。儒書之言,殆有所見。然其言觸不周山而折天柱,絕地維,消煉五石補蒼天(1),斷鰲之足以立四極,猶為虛也。何則?山雖動(2),共工之力不能折也。豈天地始分之時,山小而人反大乎?何以能觸而折之?以五色石補天,尚可謂五石若藥石治病之狀(3)。至其斷鰲之足以立四極,難論言也。從女媧以來久矣,四極之立自若(4),鰲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