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皮帽上的翠羽,掠過他手中銅製螺旋規的刻度——那是改良過的關稅計量器,正隨著潮汐規律發出清脆的咔嗒聲。
\"參政大人!\"茶馬司主簿捧著檀木匣疾步而來,掀開的綢布裡躺著三十六枚螺旋銅幣,\"爪哇使團要用整船丁香換這套新式鑄模。\"銅幣邊緣的鋸齒在陽光下泛起漣漪,每道凹槽都精確對應著市舶司天平的標準砝碼。
碼頭忽然傳來象鳴,暹羅商隊卸下的翡翠原石在滾軸上碰撞出清越聲響。
幾個梳著雙環髻的閩南少女捧著鑲螺鈿的漆盒,正用新學的占城話與商販討價還價。
她們腕間銀鐲刻著\"公平秤\"的標記,隨著手勢在空氣中劃出雪亮弧光。
\"李參政請看。\"鹽鐵使指著港內新漆的三十艘官船,船頭鐵鑄的螺旋徽記在浪花裡若隱若現,\"上月鹽稅已超過去年總和,揚州鹽商特意打造這‘螺旋艦隊’以表忠心。\"話音未落,桅杆上突然垂下十丈紅綢,展開竟是幅用茜草染成的《漕運新政十二則》。
暮色初臨時,市舶司前的燈籠逐次亮起。
李明走過掛滿琉璃燈的珠寶巷,忽然被個梳著靈蛇髻的姑娘攔住去路。
她捧著鎏金螺旋紋的漆盒,眼尾硃砂痣隨著笑意微顫:\"大人可還記得錢塘江畔的賑災粥棚?\"盒中瑪瑙算盤珠突然滾落,在地面拼出個完整的螺旋圖案。
人群忽然響起喝彩聲。
波斯商人將嵌滿寶石的螺旋儀獻給李明時,二十八個番邦使節同時舉起刻著不同文字的銅規。
不知誰先起的調子,《四海同度量》的歌聲順著晚風飄過重樓——那是李明用現代計量學改編的坊間小調。
月掛中天時,巡夜的更夫敲響了新制的螺旋銅鑼。
李明站在堆滿各國禮單的案前,忽見窗外飄進盞描金孔明燈。
燈面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圍著首小詩,最下方有個胭脂畫的螺旋紋。
他推開窗欞,正望見對街閣樓上閃過的石榴紅裙裾。
\"大人該添件披風了。\"帶著蘇合香的氣息忽然貼近,那姑娘將繡著螺旋纏枝紋的斗篷搭上他肩頭。
她髮間銀簪墜著的玉螺在月光下輕旋,叮咚聲竟與市舶司的關稅計量器同頻共振。
樓下傳來賣花童子的嬉笑:\"這位娘子在司禮監門外站了三宿,就為看參政大人修訂商律呢。\"
黎明前最暗的時刻,李明獨自走到新修的運河閘口。
他摩挲著閘門上的螺旋啟閉器,突然將耳朵貼在青銅鑄件上。
遠處隱約傳來稻種破土的窸窣,更深處卻迴盪著河床開裂的嗚咽。
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時,他指間捏著的占城稻種突然墜地,在乾涸的閘槽裡滾出七尺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