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來說,張之洞對孫綱造船事業地支援是極大的。
這位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對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做出的貢獻,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超出李鴻章的(後世的偉大領袖**就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孫綱之所以請素未謀面地張之洞也來旅順“共商國是”。也是因為他知道,做為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地中國人。他和張之洞之間,應該是很容易就一些事情達成共識的。
雖然說張之洞和李鴻章地關係並不是很好。
“香帥有何倡言。就請示下。”孫綱對張之洞說道,他現在也很想知道張之洞看到國家面臨這種險象環生的局面。會有什麼好主意。
張之洞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劉坤一,兩個老傢伙交換了一下眼色,張之洞沉痛地說道,“國家不可一日無主。目前兩宮罹難,無端宵小禍亂國政,又有人以討逆為名,窺覷神器,不惜行賣國之舉,以致生民塗炭,國將不國,我輩豈能坐視神州就此陸沉,陷於萬劫不復之地?當此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否則,任由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則亡無日矣!”
張之洞地話一下子激起了好多人的共鳴,大家紛紛議論了起來,而幾位重臣卻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沒有說什麼。
孫綱也聽出來了張之洞的“弦外之音”,他說的這個“非常之法”,是指什麼呢?
“可一二王公親貴不惜賣祖宗之地與異邦,以保一己之尊榮,全不以國家民族為念,再奉此等獨夫殘賊為國家之主,恕晚輩不能從命。”孫綱想了想,朗聲說道,
既然張之洞幫他開了個頭,他乾脆就把話挑明瞭得了。
這個腐朽沒落的滿清王朝在他眼裡,早就該收拾收拾去世了,現在都這個時候了,再讓他去伺候什麼愛新覺羅家族地子孫,門兒都沒有!
他這句話一出口,屋子裡立刻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敬茗之言極是。”張之洞看著他,讚許地點了點頭,說道,“我中國之命運,決不可交由此輩人等之手。”
“願聞其詳。”李鴻章好象也聽出來了有些不對,他看了看孫綱,又對張之洞說道,
“眼下之勢,莫若效西周共和之故事。”張之洞說道,
張之洞的這句話一出口,屋子裡更靜了,孫綱看著有些吃驚的李鴻章,一下子想起了一件事,不由得明白了過來。
他知道張之洞為什麼會這麼說了。
據一些史書記載,當“庚子國變”之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惶逃往西安,“八國聯軍”在後面追擊,大有將帝后“一勺燴”了的意思。當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出面與諸大臣商議對策,認為北京不保,萬一“兩宮罹難,國家無主”,中央政權面臨崩潰,國家將陷入徹底無序的混亂狀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張之洞、劉坤一等群臣合議,到時就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中國差一點就驅逐滿清,提前共和了。
現在,歷史的程序已經被孫綱這隻小小“蝴蝶”給徹底改變了,“庚子國變”應該是沒戲了,可沒想到今天在旅順,張之洞當著群臣地面,又以這種方式把這個事給提了出來。
看來,歷史還真是有一定地必然性啊。
張之洞的提議,其實和孫綱地“變天”計劃是不謀而合的。
孫綱為什麼救出朝廷眾漢臣(一個滿人都沒有)和各國公使,又以李鴻章和這些重臣的名義通電全國,號召南方和內地各省督撫前來“共商國是”,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的團結最多的人,為以後的“變天”做準備。
他借俄國人可能入侵(現在應該是快變成現實了)的理由,讓這些封疆大吏派兵支援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