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
“共和元年式”88毫米加農炮是“北洋船舶重工”下屬的槍炮局根據海軍速射火炮設計改進而成的陸戰炮,這種新式火炮採用了液壓式駐退機和彈簧式復進機構,幾乎能夠完全的吸收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由於採用了長程後座繫統,在射擊速度非常快、後座力猛烈的情況下,整門火炮在持續射擊時幾乎不會產生位移,因此炮手可以在每一次射擊的間隙內,及時調整射擊諸元以修正彈著點。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式火炮與歐洲列強採用的75毫米左右口徑的速射炮不同,這種炮的口徑和彈重相比之下更勝一籌,這其實是來源於抗俄戰爭中海參崴圍城戰的實際經驗,因為只有足夠重的炮彈才能把敵軍的步兵從掩體中“挖”出來。
採用88毫米口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讓陸軍的炮彈生產便於與海軍的炮彈生產共享炮彈彈頭生產線,這一點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工業製造能力相對西方國家要薄弱很多的國家是十分必要的。但這樣一來,付出的代價是,這種火炮相比陸軍原來裝備的75毫米口徑克虜伯行營炮,份重要更重一些。
在中**工人員的努力下,這種火炮生產出部分樣炮之後,即配足炮彈用於了這次的“剿滅蒙匪”戰役當中,結果證明效能相當不錯。
中**隊在攻擊一處蒙匪據守的堡壘時,採用三門88毫米加農炮交叉射擊的方式,打得蒙匪根本無力還擊,當步兵在炮火的掩護下攻入堡壘時,發現很多的匪徒已經被打死,剩下的也都遍體鱗傷暈頭轉向喪失了抵抗能力,中**隊輕鬆的就攻下了這座堡壘。
“剿滅蒙匪”戰役結束後,段祺瑞等陸軍將領十分看好這種新式火炮,認為這種火炮在威力上不比中國陸軍裝備的北洋1898式105毫米榴彈炮小,而且比北洋1898式105毫米榴彈炮更適於攻堅作戰,希望在陸軍當中大量配備。孫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下令各個兵工廠開始依照北洋方面提供的圖紙進行統一生產,在陸軍中裝備,現在,聶士成的近衛軍已經裝備了多門,近衛軍炮手們在軍工人員的指導下正在努力操練,以求儘快的熟練掌握這種新式火炮。
加農炮和榴彈炮不同,加農炮的發射仰角較小,彈道低平,可以直瞄射擊,炮彈膛口速度也高。主要用於前敵部隊的攻堅戰中。榴彈炮的發射仰角較大,彈道較高而彎曲,不能直瞄射擊,炮彈是在飛越障礙物後對目標進行攻擊,所以一般射程較加農炮遠,常用於第二線的陣地上對最前線的火力支援和對敵陣的火力壓制。中**隊在未來的戰爭中,所要面臨的戰場環境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現在就必須得考慮到特殊的情況出現,清朝的歷次對外戰爭為什麼敗多勝少,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和平時期根本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戰時急來抱佛腳,仗打不贏也就不奇怪了。
孫綱注視著炮手們熟練地操作著新式火炮進行實彈射擊,心裡也有一種想親手上去試試的衝動。
但他還是忍住了。
自己現在的責任,已經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候了。
如果說自己當年以“北洋船政大臣”的身份親自率兵深入敵後還算不上冒險的話,以“北洋海陸軍總統”的身份親自戰鬥在最前線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看小說請到
(五百三十八)中亞“起火”了
孫綱看著炮手們熟練地操作著火炮,一發又一發的炮彈準確地擊中目標,不由得暗暗讚歎。
中國陸軍炮兵的作戰素質,現在和海軍比起來,已經可以說不相上下了。
“共和元年式”88毫米加農炮採用的是黃銅彈殼的整裝彈和楔形炮閂,設計十分精巧,從另一個方面也證明了中國的軍事工業的生產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這新式加農炮的彈頭就有二十斤重,最遠可打到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