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飛說滿清設立的整座祭壇全都是玉石大料堆砌而成。
高遠馬騰雲震撼的同時,也有頗多疑問。
“如你所說,就算滿清對這點兒損失不屑一顧。”
“可造辦處檔案中有明確記載。”
“既然官方有記載,研究歷史和考古的應該都清楚。”
“可為什麼這麼多年都沒有人把祭壇挖出來呢?”
“這可是一筆不菲的資產啊!”馬騰雲問道。
陸飛笑了笑說道。
“這個同樣有原因。”
“造辦處檔案中記載的相對籠統。”
“只提到祭壇建造在坪霞嶺之中,並沒有具**置。”
“玉石原料開始緊張的時候,無數人對這個祭壇產生了興趣。”
“不光是個人,公家也不止一次尋找過。”
“不過,地方誌就只記載了坪霞山,根本沒有坪霞嶺的準確地點。”
“綿延十幾公里的坪霞山,想要把坪霞嶺找出來又談何容易啊!”
“別說挖掘了,光是尋找的費用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支付的起的。”
“還有一點,人們對造辦處檔案的記載也有些懷疑。”
“周圍四個礦口產量都不錯,可祭壇偏偏放在沒有玉脈的坪霞山中。”
“這讓人們有些不理解。”
“很多人認為,造辦處的記錄其實就是個障眼法,目的就是不希望被別有用心的人找到準確地點搞破壞。”
“在封建社會,祭壇這種東西關乎氣運,跟龍脈的性質差不多。”
“萬一被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出於這種因素考慮,弄一個障眼法絕對有可能。”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且末山西北一個山谷泥石流,衝出來十幾噸的玉石大料。”
“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經過專家分析,那裡就是傳說中的滿清祭壇所在。”
“而且,行內人士對這個觀點全都表示認同。”
“既然找到了祭壇所在,那肯定就沒有人再盲目尋找了。”
“難道那裡不是嗎?”高遠問道。
“當然不是!”
“祭壇直徑九仗九,高兩丈九。”
“如果全都是玉石大料堆砌而成,那原料至少幾千噸。”
“且末山就只發現十幾噸,那怎麼可能是真的?”陸飛說道。
“可是,你懷疑那不是真的,專家們就不懷疑嗎?”高遠問道。
“當然懷疑過。”
“不過,最終專家和業內人士給出的結論是,祭壇不一定全都是玉石原石。”
“別說專家們了,連我也不是特別的相信。”
“不管怎麼樣,先把這裡挖開再說。”
“萬一找到真正的祭壇,究竟是什麼就明瞭了。”
“飛哥!”
“你怎麼確定那座祭壇就一定在這處峽谷之中?”馬騰雲問道。
“昨天老二跟我說枯井之中發現兩百多年的遺骸,專家還發現了清兵衣物的殘骸!”
“而且這裡恰巧就是坪霞山。”
“所以我猜測,傳說中的祭壇和可能就在這裡。”
“進來看了地形,特別是發現這裡是一處難得的天地合一八卦圖,基本就可以肯定了。”
“如果真的有祭壇所在,那一定就是在這裡。”
“而且就是遠哥剛才所說的位置。”陸飛說道。
“我去!”
“和著到現在你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祭壇唄?”馬騰雲問道。
“沒錯!”
“畢竟那是傳說中的存在,沒有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