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也是搭好了,張三畏和王廷林分別從兩架梯子上往上攀爬。
到了院牆上頭,兩人往下看。
火光刺眼,大團大團的火光,似乎能將人的眼睛給刺瞎一樣,明亮,肆無忌憚,一團熾熱的亮光,十分突兀的出現在兩人的眼前。
“好傢伙……”
“這算是怎麼一回事……”
兩個人,一個是都指揮僉事,一個是衛所掌印指揮,這樣的位子,好歹多次進京,襲職,述職,升職,都要去京朝拜,這個年代,是官員,又來回走過幾千里的路程,還曾經帶著班操兵往來於長城沿線,見識當然是十分廣博了,無須多說。
但就在此時,兩人都被眼前的情形給驚呆了。
最少有千名以上的官兵,一身挺拔的軍服在身不說,每個人的左手還都拿著一支火把,千人以上,人手一支,這樣的亮光,委實照亮了十六世紀大明遼陽城的夜空!
這是何等的光亮,這個時代,沒有什麼真正的光源,一入夜後,除非是十五前後的日子,明月當空時,夜晚才會有一些亮色,否則的話就是到處一團漆黑,大戶人家點的起燭火,百姓人家一團漆黑,突然出現的這千支以上的火把亮光,確實是把兩個見多識廣的大明高階武官都驚嚇到了。
而除了火把之外,每個官兵都攜帶著腰刀,挎在腰間,正好用右手按著。
軍姿之整齊,也是叫兩個高階武官驚掉了下巴!
六人一列的縱隊,走在遼陽城中最寬闊的大街上毫無壓力,整整齊齊,浩浩蕩蕩,雖只千人上下,卻給人無窮無盡之感。
這種磅礴浩大的威壓之感,曾經在京師嘉靖年間參加過京營大閱的兩個武官,在二十萬人左右的京營大閱中,都是不曾感受到!
“這些兵的步伐,走的太整齊了些……”
“這怕是要練很久!”
“這種氣息……太叫人心驚膽寒了。”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此時想來圍觀的人不少,大多數的人會注意到火把的亮光,還有那短裝軍服的挺拔合身,長靴在火把亮光下閃閃發光,還有人手一把的腰刀……這真的很豪闊,腰刀雖是明軍的制式武器,但向來只有精兵和親軍,家丁會佩帶,遼陽鎮隨便出來千多人,就是千多個刀牌手,這實在叫人有些吃驚。
而張三畏和王廷林關注的,卻是整齊劃一的步伐,聽著口令而轉彎,加速,緩速等各式步伐和速率的轉換……在戰場上,一個將領最頭疼的就是保持自己一方的陣形,同時想辦法打亂敵人的陣形……千古之下,打仗的奧妙無非就在於此。
冷兵器做戰,獲勝的一方不一定是有陣形的,但無陣形的一方卻是肯定失敗的一方。
同樣是百人對百人,一邊是如牆而進,一邊散亂不堪,勝負不用打其實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只是因為幾個小兵,擺出這麼大陣仗,有些……有些叫人看不懂啊。”
今日的事,張三畏當然知道事情的經過,也知道林紹忠是被一個千戶帶人給打了,千戶打千戶,這事情林家肯定會有說法,但大張旗鼓的鬧也不會……要是林紹勇替自己三弟出頭的話,下午就應該到總兵府去了,既然沒去,說明也是忍了。
但林家的忍肯定只能忍在明處,暗地裡一定要討回場子來,否則林家三爺叫人打了,一個屁也沒有,林家在遼陽還有誰會敬畏,誰還買帳?
跟著打人的小兵,多半是死定了的……
但眼前的事,就明顯因為林家暗地出手,惹出這樣天大的麻煩來了。
“這事情鬧大了,不知道怎麼收場?”
王廷林也是很納悶,出動千人以上的軍隊,如果沒有說的過去的理由,分巡道等官員肯定要上奏的,到時候怎麼對上頭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