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機身純白,裡面參雜了一些鉑金,正面鑲嵌著十二顆鑽石,閃閃發光,光這一臺手機,市面上售價就過五億韓元,摺合華夏幣兩百萬。
作為代價,李霖必須在公眾場合用這款手機,需要時不時的為三星手機背書。
“李霖xi。”導演李俊益打來電話,光是聽就可以聽見興奮的聲音,“有美國發行公司來找我們了。”
“我們即將登陸美國。”
李霖聞言心情很平淡,一點波折都沒有。
美國發行公司的尿性他一清二楚。
一部在亞洲大賣的電影他們會買過去,但買過去不是為了什麼發行,真正的目地是做成碟來給美國的小眾電影愛好者觀看。
像《咒怨》、《筆仙》之類的恐怖片就是如此。
其次就是翻拍。
當他們覺得一部電影的創意和劇情很不錯的時候他們就會把版權,至少是改編權買過去,然後翻拍好萊塢的電影。
像美版《咒怨》、美版《無間道》之《無間行者》就是如此。
他們之所以是翻牌而不是直接上映,主要還是美國觀眾的問題,對於美國觀眾來說,亞洲的人面孔都差不多,而且一部亞洲電影,他們只覺得興致缺缺。
像《英雄》、《建國大業》,在美國莫不遭遇到滑鐵盧,說來說去,完全是因為美國人不太愛看亞洲人的面孔。
相反,許多歐洲電影在美國賣得不錯。
至於《王的男人》,的確在美國上映過,但僅僅是一些不怎麼好的影院上映,而且時間段也不怎麼樣。
它在美國票房都沒突破20萬美元,上映僅三天就下畫了。
不過發行商在碟的發行上狠狠的賺了一筆,許多美國的同志將這部作品當做是韓國的同志片來看,而事實上,美國的發行商也是這樣宣傳的。
“別期待太多。”李霖忍不住給李俊益潑了冷水,“對了,誰來購買,他們出多少錢買斷?”
美國發行商買國外電影的方案通常就是買斷,幾十萬美元幾百萬美元的買斷,對於別的國家來說,這筆買斷費很高,但對於美國發行商來說,這是便宜得不能在便宜的價格了。
在美國,一部投資不過億的電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片,而一部大片可以購買幾百部外國的電影。
對於發行商來說,幾百億電影的利潤加起來不一定會輸給大片。
大片有票房,有周邊,有碟,有電視網路,還有網路點播等等,但是外國電影有碟市場,積少成多之下,往往會獲取不菲的收益,若是裡面冒出了一些奇蹟,那就賺得更多了。
“是米拉麥克斯電影公司。”李俊益打趣的說道:“怎麼,你剛剛和我說別期待,現在就自己期待了起來?”
“我才沒期待,你別忘記,這部電影是我投資的,我雖然不看好他在美國的票房,但我看好它買斷的價格,多多少少也是一筆錢,而且還是美金,你說是不是?”李霖笑著說道,心裡卻是一動。
米拉麥克斯,美國迪斯尼旗下的獨立製片,以發掘小成本電影以及外國電影著稱,他的名頭較之專門親睞恐怖片的獅門影業更甚。
中國影迷之所以對米拉麥克斯熟悉,完全是因為米拉麥克斯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好萊塢影業公司之一。
是他,一手將《英雄》帶到美國,並且拿下了第一個周票房冠軍,開啟了華夏電影進軍美國的旅途。
在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米拉麥克斯投資失敗了,因為《英雄》在美國的票房是5000萬美元,而米拉麥克斯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