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 (第4/5頁)

多上及殷、周,諸子並作,皆論他事,無褒頌之言,《論衡》有之。又《詩》頌國名《周頌》,與杜撫、固所上漢頌,相依類也。

【註釋】

浮:飄浮。指乘船。淮:古河名。地理位置相當於今淮河和新淮河河道。濟:古河名。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山東境內黃河河道。

原本校語“一又有廣大字”。

從:通“縱”。

揭(qì氣):掀起衣服涉水,這裡形容水淺。厲:涉深水,這裡形容水深。《詩·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

鄷:同“豐”。

外:外表。這裡指水面。

前一個“知”同“智”,下句“不知”的“知”同此。

諸子:指漢代學者。

頌國:當作“頌周”。頌周名《周頌》與班固頌漢名《漢頌》相同。“固”字上應有“班”字。本篇累稱班固,皆不省班字,且杜撫不省杜字,可證。本書《宣漢篇》“觀杜撫、班固等所上《漢頌》”,更可證應補“班”字。

【譯文】

夜間點燃燈燭,光亮所達到的地方,是可以測量到的,太陽照耀天下,普及遠近廣狹之處,難於測量。在淮河、濟河中乘船,都知道它們的曲折;乘船進入東海的人,就分不清南北了。所以,如果過於廣闊,長寬就很難計算;非常深,深淺就很難測量。漢朝功德盛廣,如同太陽的光輝、大海的海面一樣。明智的人知道漢朝功德的盛廣,愚昧的人就不知道漢朝功德的盛廣了。漢朝人寫書,大多上溯到殷、周時代,漢代的作者都在寫文章,論述的都是其他的事情,沒有褒頌帝王的話,而《論衡》裡面就有。又有《詩》裡稱頌周代的叫《周頌》,與杜撫、班固所呈獻的歌頌漢朝的辭賦,是相類似的。

【原文】

60·6宣帝之時,畫圖漢列士,或不在於畫上者,子孫恥之。何則?

父祖不賢,故不畫圖也。夫頌言,非徒畫、文也。如千世之後,讀經書不見漢美,後世怪之。故夫古之通經之臣,紀主令功,記於竹帛;頌上令德,刻於鼎銘。文人涉世,以此自勉。漢德不及六代,論者不德之故也。

【註釋】

列士:指建立過功勳的傑出人物。漢列士:指漢宣帝時畫像表彰霍光、蘇武等十一位功臣。《前漢紀》四:“甘露元年冬十月,趙充國薨,諡曰壯武侯,以功德與霍光等,圖畫相次於未央宮。第一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次曰典屬國蘇武。皆有功德,知名當世。”紀:通“記”。

竹帛:古代書寫用的竹簡和絲織品。

六代:唐、虞、夏、商、周、秦。

【譯文】

漢宣帝的時候,畫像表彰漢朝的功臣,有的人不在畫像表彰之列,子孫為此感到可恥。為什麼呢?父祖輩不賢良,所以沒有受到畫像表彰。那些稱頌的話,不僅僅是畫張像而已,而是文字記錄。如果千代以後,讀經書看不到漢朝的美德,後代的人就會感到奇怪。所以古代通曉經書的大臣,記載君王的盛功,記錄在竹帛之上;稱頌君王的美德,鑄刻銘文於鼎上。文人經歷世事,以此來自我勉勵。漢朝功德被認為不如唐、虞、夏、商、周、秦六代,是由於論述的人不注意頌揚漢朝君王美德的緣故。

【原文】

60·7地有丘洿,故有高平,或以钁鍤平而夷之,為平地矣。世見五帝、三王為經書,漢事不載,則謂五、三優於漢矣。或以論為钁鍤,損三、五,少豐滿漢家之下,豈徒併為平哉!漢將為丘,五、三轉為洿矣。湖池非一,廣狹同也,樹竿測之,深淺可度。漢與百代,俱為主也,實而論之,優劣可見。故不樹長竿,不知深淺之度;無《論衡》之論,不知優劣之實。漢在百代之末,上與百代料德,湖池相與比也。無鴻筆之論

最新小說: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超能進化:我的兵種有點貴 龍族:路明非的逆反劇本 末日遊戲的違規者 我把NPC拐跑後遊戲崩了 捱打永久加生命,開局即無敵 強制遊戲 從EVA開始的穿越之旅 NBA帶著西蒙斯踏上籃球之巔 網遊:女孩子也能成為大佬 國乓!讓我成為我的榮耀!! 光與暗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