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所說的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原文】
32·3實者,夏時日在東井(1),冬時日在牽牛(2)。牽牛去極遠(3),故日道短(4);東井近極,故日道長。夏北至東井,冬南至牽牛,故冬、夏節極,皆謂之至(5);春秋未至,故謂之分(6)。
【註釋】
(1)東井:井宿,二十八宿之一,朱鳥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八顆。今稱“雙子座”。
(2)牽牛:牛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六顆。今稱“摩羯座”。以上參見《漢書·律曆志》。
(3)張衡《渾天儀》:“夏至去極六十七度而強;冬至去極百一十五度,亦強。春分去極九十一度,秋分去極九十一度少。”王充採用此當時流行的冬至點在牽牛初度的說法。
(4)日道:太陽出沒所經過的軌跡。這裡是指白晝的意思。
(5)即太陽到東井稱為夏至,到牽牛稱為冬至。
(6)分:陰陽相半,晝夜均等,寒暑平穩,所以稱為分。這裡指太陽由南向北移到黃道與赤道的交點,稱為春分;由北向南移到黃道與赤道的交點,稱為秋分。
【譯文】
實際上,夏天的時候太陽處在東井,冬天的時候太陽處在牽牛。牽牛離北斗星很遠,所以白晝短;東井靠北斗星很近,所以白晝長。夏天太陽向北移到東井,冬天太陽朝南移到牽牛,所以冬、夏的節氣到了白晝最短與最長的時刻,因此都稱作“至”;春、秋的節氣沒有到白晝最短與最長的時刻,所以稱作“分”。
【原文】
32·4或曰:“夏時陽氣盛,陽氣在南方,故天舉而高;冬時陽氣衰,天抑而下(1)。高則日道多,故日長;下則日道少,故日短也。”日陽氣盛(2),天南方舉而日道長,月亦當復長。案夏日長之時,日出東北,而月出東南;冬日短之時,日出東南,月出東北(3)。如夏時天舉南方,日月當俱出東北;冬時天覆下,日月亦當俱出東南。由此言之,夏時天不舉南方,冬時天不抑下也。然則夏日之長也,其所出之星在北方也(4);冬日之短也,其所出之星在南方也(5)。
【註釋】
(1)抑:向下壓。這裡是降的意思。
(2)根據文意,疑“日”前奪一“夏”字。上文言“夏時陽氣盛,陽氣在南方,故天舉而高”,可證。
(3)根據文氣,疑“月”前脫一“而”字。上文“夏日長之時,日出東北,而月出東南”,以此對文,可證。
(4)星:這裡指東井。
(5)星:這裡指牽牛。
【譯文】
有人說:“夏天的時候陽氣盛,陽氣在南方,所以天就升高了;冬天陽氣衰,天就降低了。天高,那麼太陽經過的路程多,所以白晝長;天低,那麼太陽經過的路程少,所以白晝短。夏天陽氣盛,天的南方升高而太陽經過的路程長,那麼月亮經過的路程也應當長。考察夏天白晝長的時候,太陽是從東北方升起,而月亮是從東南方升起;冬天白晝短的時候,太陽是從東南方出來,而月亮是從東北方出來。按說夏天的時候天從南方升高,太陽和月亮就應當一起從東北方升起;冬天的時候天又降低了,太陽和月亮也應當一起從東南方出來。照這樣說來,夏天的時候天不會從南方升高,冬天的時候天又不會降低。那麼可見,夏天白晝長,是因為太陽出於北方的東井星的緣故;冬天白晝短,是因為太陽出於南方的牽牛星的緣故。
【原文】
32·5問曰:“當夏五月日長之時在東井,東井近極,故日道長。今案察五月之時,日出於寅(1),入於戌(2)。日道長,去人遠,何以得見其出於寅入於戌乎?”日東井之時(3),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