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在門口響起,嚇得阿月從椅子上竄了起來,小臉煞白。
“沈大哥,請你別責怪阿月姐姐。”我立即站起身護在阿月身前。
“唉……又有什麼好責怪的呢?都這麼些年了,我也認了,姑娘想知道什麼,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許多事情,阿月並不太清楚。”
我趕緊搖手:“不敢不敢,如果不方便說,就別開口好了。其實阿月姐姐還沒開始說呢。”
“不,讓我一吐為快也好,阿月,去拿些酒來。”
阿月去拿酒了,沈宸嘆了口氣,道:“小梅姑娘,阿月說得不錯,你的確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讓人總覺得奇蹟就會發生……”
“哪裡哪裡……”我嘿嘿一笑。
“這家客棧是我外祖留下來的,我們兄妹以此餬口度日。我雖然姓沈,卻並沒有被納入族譜。”
“啊!”我吃了一驚。
我知道,在古代宗族觀念十分強烈,不能被納入族譜,就不能參加祭祀、死後也不能葬入祖墳,可以說是奇恥大辱、家法中最大的懲罰。
“所以,我哥他不能入學堂,不能應試科舉。”阿月抱了一大壇酒,在門口接道。
每人的杯子都滿上了。我嚐了一口,嗯,沒想到這客棧飯菜不怎麼樣,酒倒是挺好喝的,度數不高,還有一股淡淡的清爽的香味,讓人暑氣頓消。
“是的,而這一切,還得從我們的父母說起……”
沈宸就著酒勁,給我講起了這個豪門的恩恩怨怨,阿月在一旁補充。
我們都不曾想到,這一番的秉燭夜談,竟會間接促成了開元年間那個中國千年科舉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遷。
第五十二章 話說從頭
這是一個長長的故事,話還得從武源(德清)沈氏家族的起源說起。
沈氏源於西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受封於沈,稱沈子國(今河南平輿北)。公元前506年,為蔡國所滅,子孫以國為姓。秦末,季載後裔沈逞德才兼備,秦始皇欲徵其為相,不就而辭徙江南。東漢初,沈逞第十二世孫沈戎官九江從事,累遷濟陽太守,後光武帝劉秀嘉其功,封海昏候,戎不受,遷徙會稽郡烏程縣餘不鄉(武康)定居,成為武康沈氏始祖。其死後,東漢永平元年(58年)葬之金鰲山。時有金鵝飛集,三鳴而去。童謠曰:“金鵝鳴,沈氏興,代代出公卿。”遂更名其山曰金鵝。從此,子孫繁衍,輝映後世。
沈氏定居德清以後,累世官宦,經過了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間30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顯赫的氏族集團。自東漢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吳興武康(德清),以致產生了“滿朝文武半朝康”的民謠。南朝著名的文學家沈約,宋朝科學家沈括,清朝文學家沈德潛,以及現代文學家沈雁冰(茅盾)都出自吳興沈氏,“吳興”正是其堂號。此是後話,暫且表過不提。
沈氏當年一支到了武源(德清),一支留在了河南,沈佺期就是出自河南沈氏。沈宸的祖父沈濟是武源沈氏中人,高宗時期四處遊學,結識了尚未發跡的少年沈佺期,所謂紅花白藕,本是一家,二人很快結為兄弟,沈濟大了七八歲,是為兄長。沈宸的父親沈謙,人生得聰明伶俐,很得大才子沈佺期的喜愛,後者常常刻意指點教導。沈謙年方弱冠,就詩書禮樂、琴棋書畫、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是遠近聞名的少年才俊,提親的人差點踏破門檻。沈濟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一日午後,沈濟接到堂兄沈齊來信。信中先是一番誇獎,諸如“聽聞吾侄,英才年少,不甚欣慰,他日光耀門楣,定是此子”云云。接著又寫到,恰有一吳姓外甥女,年方十八,形容端麗、知書達理,他願做一冰人,從中介紹,使才子佳人,共結連理,再添一段佳話。
吳姓,是當地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