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下正處於戰爭期間的蘇聯,根本就沒有能力應對兩場戰爭。而且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會戰失敗已經成為定局,總兵力損失可能高達百餘萬的情況之下。後備兵力已經不足的蘇軍,急需從遠東地區抽調部隊補充西線。
尤其是遠東地區部署的坦克部隊,在這位前蘇軍總參謀長看來,對保衛莫斯科異常重要。所以他建議總參謀部,邀請楊震對蘇聯進行一次訪問,以與抗聯方面研究一下兩軍協防蘇聯遠東地區的問題。
特別是在遠東地區主力抽調走之後,一旦日軍在蘇聯遠東地區登陸,抗聯能不能抽調兵力進入蘇聯境內,配合蘇軍作戰的問題。因為遠東地區眼下的兵力,抽調少了對西線來說無濟於事。如果抽調的多了,剩餘的兵力根本就無法抵抗日軍的登陸作戰。
他的這個觀點,正為目前西部戰場相當不利局面擔憂,以及對日軍可能會在遠東地區登陸,對蘇聯進行兩面夾擊而憂心忡忡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自然是相當的贊成。如果抗聯能在滿洲牽制的日軍兵力越多,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就越小。
在請示了最高領導人,並徵得同意之後,由身為蘇軍總參謀長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出面,再拽上對抗聯一直好奇的總軍械部長雅科夫列夫上將。以及這位大將又拉上鐵木辛哥元帥在邀請電上共同署名,一同向楊震發出了邀請。
而那位蘇聯領導人就算再不待見楊震這個搗亂分子,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自毀遠東防禦的。他很清楚抗聯越強大,對日本軍隊的牽制力也就越大,也可以徹底的接觸日軍對蘇聯遠東地區的威脅。
所以對於沙波什尼科夫的要求,他沒有絲毫考慮的便同意了。而且在親自審閱了邀請電的內容之後,還特別加上了蘇聯方面會保證楊震同志在蘇聯境內安全。並親自起草了一封給延安的電報,希望延安能夠施加一部分的壓力。
只是楊震對於蘇聯的邀請總是不給予答覆的曖昧態度,以及中央在這件事情上的不配合,也使得這件事情最終沒有成行。心急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將,最終不顧前線的需要,在莫斯科保衛戰正濃的時候,派出了一位副總參謀長,與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一同訪問了哈爾濱。
沒辦法楊震不急,可急需補充兵員的蘇軍急。在莫斯科會戰期間,對補充兵員已經飢不擇食的蘇軍,幾乎將遠東地區的部隊抽調一空。就連內務部的邊防部隊,除了蘇朝邊境以及庫頁島上的部分兵力之外,都編為一個師給調走了。
至於技術兵種,除了太平洋艦隊航空兵之外,其餘的航空兵和坦克部隊全部調走。炮兵部隊調走了三分之二,防空兵部隊全部調走。弄的一個偌大的遠東軍區剩餘兵力,還不足一個集團軍。別說防禦整個遠東地區,就是防守海參崴一線都不夠。
在這種情況之下,那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能不著急嗎?要是日本人此時在沿海登陸,遠東軍區的蘇軍幾乎沒有一絲的抵抗能力。楊震對於邀請遲遲不予答覆,他就只能派人到抗聯來。
好在楊震雖說磨磨唧唧的不給答覆,但這位從莫斯科萬里迢迢趕過來的副總參謀長,也沒有算是白跑一趟。對於蘇聯人提出的要求,楊震也沒有含糊。在從延安趕來的,攜帶主席真實意圖的軍委副參謀長,以及挺進軍司令員和政委在場之下,與抗聯達成了一份協防協議。
只是這份所謂的協防協議,在那位蘇軍副總參謀長前腳走,楊震後腳當著三位老帥的面,直接跟廢紙一樣丟到了保險櫃裡面。這份由軍區政委李延平與那位副參謀長出面談判協議的實際內容,他連看都沒有看一眼。
至於所謂協防作戰所需的作戰計劃,此刻將心思全部放到準備下一階段會戰的他,壓根就沒有想過,更沒有放在心上。搞的那位來協助他制定作戰計劃的軍委副參謀長,也只能搖頭苦笑。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