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融股的上漲,收盤後,媒體上有著種種解讀。一種主流的觀點,是認為市場上出現了銀行營業稅將下調的傳聞,這對於銀行股盈利能力有提升作用,所以刺激了金融股走強。
“在這種多空對峙、誰也不佔優的僵持局面裡,訊息面和心理面往往會成為市場的主導。因此多空雙方都會盡量影響媒體走向。比如最近的訊息面,又開始炒作大股東增持股票的一些傳聞。”
齊飛分析道,“比如說今天下午的快速上漲,再一次上演神奇逆轉,就有分析師認為,應該就是匯金的增持行為。”
“饞半仙,你認為是不是匯金出手了呢?”吃不胖追問道。
“這個只能靠猜測,要想猜得準一些,就需要分析。”齊飛答道。
按照齊飛的分析,目前大股東增持的結果顯示。增持數目最多的前10家公司有8家獲得賬面上的浮盈,也就是說現在的股價高於增持時的價格。
其實。大股東增持賺錢是很正常的,因為大股東的地位很特殊,他們對於公司的經營狀態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對公司的高峰和低谷都能準確預判,對於行業趨勢等訊息面也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大股東增持時大多是在行業即將復甦時,怎麼說都是安全的。
不過即使這樣,大股東也不願意過多增持。因為在A股中,依靠融資、增發等方式從股市裡拿到資金是主流現象,而拿出真金白銀返還給上市公司,則是大股東不願意的事情。
大股東最喜歡做的事,無非是四兩撥千斤。即將股價跌跌不休,影響公司的市值時,大股東會在低位買入一部分,然後利用大股東增持的訊息,給予投資者一定的信心,吸引股民跟風買入,這樣一來,大股東低位增持的股票就順利地完成了賺錢大業,又得到了回報上市公司的名聲,可謂名利雙收。
而當股價回升到一定程度,大股東又往往會在高位精準套現減持,來一個落袋為安。
因此,齊飛認為大股東增持往往只是一種形式上和心理層面上的安慰,不要過於在意。真正重要的,其實是上市公司的業績,以及A股市場的走勢。
“說完大股東增持的意義,你們就會發現,無論匯金公司是否真的增持銀行股,其實對於銀行股來說都不重要,重要是多方會不會借這個傳聞而下決心真正拉昇!”齊飛總結道。
“什麼叫真正拉昇?難道今天的漲幅是假的?”吃不胖不服氣地問道。
“雖然今天個股普漲,但如果統計一下個股的漲幅區間,你會發現,有200多隻個股下跌,上漲的個股中,也有700只個股漲幅小於2%,基本上跑輸於大盤。”
齊飛解釋道,“而漲幅榜前列基本都是金融權重股、上證50指標股,以及中字頭的個股,明顯是權重股在拉抬指數,幫助指數衝2000點大關。”
“滬指在衝2000點的關鍵點位時,啟動權重股是很有必要的,但遺憾的是,一直放不出量來。我感覺,明天早盤應該能有一波衝高,回補12月12日的2023…2028點的跳空缺口。”
聽到這裡,丁旭答道,“不過後面就要看能不能放量了。畢竟上方在2030點至2090點這60個點的位置,正好是12月8日到12日這4天做小頂的位置,這4天有4千多億的成交量,有很多套牢籌碼。而目前滬市每天只有五六百億成交量,想以這點成交量衝關,是非常難的。所以明天如果放不出量來,很可能就會在補缺口後衝高回落,這波反彈也有可能結束。”
“沒那麼悲觀吧?”一個名叫“又一個”的群友問道,“你不是說牛市剛開始嗎?這樣就結束了?”
“我不是說牛市結束了,只是說這一小波反彈可能會結束。”丁旭解釋道,“畢竟大盤想要創新高,是需要資金的,這需要時間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