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逛緬甸的古玩城,看看能不能有什麼收穫。
作為和九州交界的緬甸,歷史上和九州一直都有著貿易往來,然後動盪年代還有不少人,帶著寶貝逃到了緬甸。
這些寶貝,有的經過變賣或者其它渠道,流入了收藏家的手中;有的則是因為種種緣故,不識貨的被當做贗品,流入了古玩市場;還有一部分,則是被寶貝一樣的藏起,無法重見天日。
所以在緬甸那邊,還是有很多九州的寶貝的,特別是作為緬甸首都的仰光,存在九州寶貝的機率就更大了。
若是不接著緬甸公盤活動開始的時間,去好好的逛一逛仰光的古玩市場,那可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另外的話,也可以趁著機會,去找一找當年李彌留下的寶藏。
相比較於在仰光的古玩市場撿漏,這個才是王小濤心裡真正最期待的,若是能夠找到李彌留在那邊的寶藏,其收穫的總價值,絕對不會低於在劉建大幕的收貨。
畢竟李彌留下的寶藏,不僅僅是他所帶走的那些寶貝,還有一個有關文物南遷的秘密。
四八年戰事不利,李彌作為國軍第十三兵團司令,接到命令,負責掩護主力撤退。
然而李彌卻不願意為了大局,讓自己的部隊犧牲受損,所以看到戰局不利的李彌,就第一時間制定好了逃跑的計劃。
先按照預定的逃跑路線,率領第十三兵團輕裝簡行,在一夜之間急行軍一百多公里,成功甩開後方主力後,繼續撤退。
先是逃到了山東,接著又逃到了緬北,最後更是乾脆帶著部隊去了緬甸,剛開始的時候和緬甸的土司交好,在緬甸北部安營紮寨。
後來雙方發生矛盾,緬甸方面企圖趕走這些國軍殘兵,可雖然是殘兵,但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竟然打退了緬甸的攻勢,自此之後牢牢的佔據了緬甸北部,正式立足緬甸北部。
直到五三年,才被緬甸方面僱傭了阿三國四千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老兵,再次對其發動進攻的時候。然而阿三國這些所謂的老兵,打打緬甸的部隊還行,和國軍這些精良的老兵比起來,那就差得太遠了,四千人的精銳僱傭兵,最後被打得僅剩三百餘人。
自此之後,李彌控制了佤邦、撣邦、科康和景棟個地區的鴉片生產加工生意,並且獲得了在當地有實權的一些土司的依附。
直到六零年,在軍方入境作戰後,才被剿滅,但是李彌在逃亡臺城前,將從九州出逃時,帶走的大量文玩古董,金銀珠寶,全都埋藏了起來,伺機東山再起。
可惜直到病死臺城,都沒能再有機會。
若是能夠找到李彌的寶藏,那可就是一筆巨大的收入。
金銀珠寶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李彌逃到緬甸的時候,可是帶著一副地圖。
那幅地圖,是民國時期,裝運國寶的地圖。
戰亂年代,炮火連天,大量的國寶,都面臨被毀滅的問題。
為了保護國寶,決定戰略南移。
然而轉移的過程中,卻出現了意外,沒辦法帶著國寶突圍,只能就地尋找了掩體給藏了起來,最後把找人把地圖帶出。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地圖足足繪製了好幾份,全都交給可靠之人。
最後突圍的,只有一人,而且深受重傷,此時便把地圖交給了李彌,希望對方能夠交給國家。
李彌表面上答應的很好,但是轉手卻把東西給藏了起來,在緬甸的那些年,一直派人潛入國內,希望有機會帶走寶藏,可惜好幾次都是徒做無用功。
但李彌對此從來沒有放棄過,相信這張地圖,肯定是隨著李彌那些東山再起的寶藏,被藏在一起的。找到了這些寶藏,就意味著可以找到那一批珍貴的文物,讓那些珍貴的國家瑰寶,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