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后,那可是歷史上了不得的人物。
世人都知道有五位千古一帝,卻鮮少有人知道有千古一後。
馮太后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即便是她這個太后也不被太多的世人所知,但卻從亡國之女一路逆襲,叱吒風雲,終成千古一後。
她是北燕昭成帝馮弘的孫女。
她是北魏遼西郡公馮朗之女。
她是北魏舉足輕重的文明太后。
臨朝專政,凸顯政治才能。
銳意改革,盡顯過人膽識。
她就是大魏之興的傑出政治家、改革家,千古一後的馮太后。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從前朝王室之女淪為宮中奴婢,在艱難困苦中百折不撓茁壯成長。
亡國不一定為奴,日升月落,總有黎明。
馮太后雖然沒有留下名字,但是《魏書中卻記載:“文成文明皇后馮氏,長樂信都人也,父郎,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樂浪王氏。”
長樂信都馮氏,由馮跋起共經歷六代,是北朝史上一個重要的外戚家族,後燕慕容熙統治時期馮跋平定叛亂後即位,公元409年馮跋改元太平,國號仍為燕,史稱北燕。
元嘉七年,馮跋病逝,馮弘自立為帝,改元太興,太興六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引兵伐燕,後徵索逃往高麗的馮弘。
高麗忌憚北魏太武帝,為討好北魏,避免兵戎相接,把馮弘及其子孫十多人全部殺掉,然而北燕王室並未就此滅亡,馮弘的幾個兒子逃了出來,其中馮朗一支就歸順了北魏。
馮太后出生之時,家族已經歸降北魏,父親馮郎任秦、雍二州刺史,之後父親馮朗因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此時尚且年幼的馮太后被送到北魏宮中做女奴。
北燕雖短,但意義深遠,馮弘繼承皇位後,為向北魏求和,將其女獻於世祖掖庭,開啟了長樂馮氏和北魏皇室聯姻的先例。
《魏書記載:“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熙姑先入掖庭,為世祖左昭儀。”
世祖左昭儀馮氏則是馮弘之女。
興安元年,13歲的拓跋濬即位為帝,是為文成帝。
登基不久後的文成帝,就與那時的馮太后一見鍾情,封其為貴人,這一年馮太后才年僅十歲,兩人志同道合,感情與日俱增。
馮太后從貴人開始的飛黃騰達,其實是從手鑄金人開始的,北魏祖制,立中宮皇后者,必須手鑄金人。
鑄造金人成功,象徵著吉祥如意,將來母儀天下才能帶給江山社稷之福,若是失敗,則會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徵兆,是上天的反對。
太安二年,鑄造金人成功的馮太后被立為中宮皇后,次月不足兩歲的拓跋弘被立為皇太子。
和平六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拓跋濬英年早逝,馮太后輔佐獻文帝拓跋弘,成為了皇太后,開啟了第一段臨朝聽政的歲月。
期間,馮太后展示出了自己的鐵血手腕,和卓越的政治才幹,聯合大臣密定大策殺掉乙渾,夷滅三族,解除了太原王乙渾,這個欺帝幼母少,囂張跋扈,禍亂朝綱的禍害。
皇興元年,獻文帝妃子李夫人誕下皇子,取名拓跋宏,後被立為太子。馮太后自此不再臨朝,不再聽政,由獻文帝親政,自己則擔負起了撫養教導皇孫拓跋宏的責任。
獻文帝死後,蘭臺御史張求想廢掉馮太后,策劃一場陰謀政變,為穩定政局,馮太后在孝文帝拓跋宏繼位五年後,再次臨朝聽政,成為太皇太后,真正開啟了走向人生鼎盛的時光。
太和八年,馮太后主持下,孝文帝效仿兩漢魏晉舊制下達了“班俸祿”詔書,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名”,北魏皇權得到了鮮明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