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翻笑道:&ldo;相公不必自責,看待事情只需要從最關鍵之處著手,自然可以得到正確的選擇,現在最該做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確定之後,再去考慮怎麼做,如何做,那就可以了,之後,就是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了,諸位,還請諸位多多進言,無論是什麼計策,只要切實可行,就可以被採納。&rdo;
趙桓坐在上首,看著輕而易舉就把群臣的爭論變為有效率的思考,化解了可能發生的口角之爭,不由得感嘆到讓嶽翻做宰相真的是最好的選擇,自己真的沒有看錯人,有如此能力把爭吵的群臣帶回正軌,得到大家的認同,保證朝廷的和諧,這樣的臣子,才是最適合做宰相的。
不一時,臣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已經把很多要做的事情和做的方法列舉出來,嶽翻又請三緘其口的武將們開懷暢言,文臣談政務,武將談軍務,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談的,什麼武將不能再朝堂上說話之類的也不能有,都是臣子,都有進言之權利。
趙桓微笑點頭,於是以嶽飛和宗澤為首,武將們提出的鞏固邊防的策略也逐漸成形,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趙桓很明顯的感覺到,今日的朝會,異常的順利,異常的有效率。
三百一十二 他們註定會死在我們前面
一整天下來,大家都在激烈的爭論和商議之中度過,嶽飛幾個月之內巡視長城邊境從而以實際問題考慮而提出的&ldo;實邊策&rdo;被拿出來進行最正規的討論,文臣武將各抒己見,李綱和吳用為了這個政策吵得天翻地覆,總的來說,嶽飛的意見就是集合全大宋治理修繕長城,甚至連國都的修建都可以放在一邊,而要首先鞏固長城,關上國門,使得大宋的邊防能力大大增加。
如此,北方草原騎兵南下,我們就有一戰之力,東北女真賊人捲土重來,我們也有反抗之力,否則,大宋如此依靠精銳兵馬的性命去填補勝利,是根本不能被考慮的,大宋建立起一支如今大約三十萬人的能戰之兵是多麼不容易,大家都看在眼裡,而且還是和金兵戰鬥過的老兵!
吳用對此大加讚賞,認為這是和嶽翻提出的先燕雲後中原的政策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穩固的邊疆,就沒有和諧的生存環境,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強大兵力來支撐‐‐&ldo;蓋國家之發展,若無兵馬戍邊,無強將反擊,賊兵則視中原為糧倉寶庫,想來便來,想走便走,大宋之兵無力抗衡,大宋之民慘遭屠戮,何其不智也?&rdo;
李綱對此表示反對,認為先燕雲後中原的國策已然是無奈之中的妥協,為了大宋的發展必須要這樣做,到時候中原百姓心有不服還要鬧出亂子,到時候大宋還要分出精力去安撫中原百姓,變得兩面不討好,而先邊疆後燕雲的政策更是雪上加霜,連燕雲之地的發展都要滯後了,這樣的話,視民眾如無物,豈是為國理政之道?
吳用反駁:&ldo;當今之際,當務之急,乃是穩固燕雲。燕雲穩固之後,方可討論其他,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當今正是需要張弓搭箭繃緊神經之際,怎可安心發展民政?李相公,兵者,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國家危亡之際。怎可分心發展民政?當務之急,是兵務!軍務!穩定邊疆,再行發展!&rdo;
公孫勝皺著眉頭站在了李綱這一邊:&ldo;吳樞密,此話可就說的過了,雖說兵者死生之道,存亡之際,不可不察,但是,這一打仗,打的是什麼?不僅僅是軍隊。更是大到投石機,小到柴米油鹽,這些可都是我這個戶部尚書需要調配的物資,你不發展民政,沒有稅收,到時候打仗的時候沒有軍糧,你可不要來找我!&rdo;
李綱見有人支援他,底氣也足了:&ldo;行軍打仗,打的是錢糧物資,你軍隊再強。沒有糧食,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只有是有了糧食,有了軍械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