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追問伍海軍其中奧妙。伍海軍解釋這實際上是德國一家叫漢諾佳的公司去年研發出的手機內建天線技術。他們本來打算在今年推出一款CH9771編號的手機,不過這家公司對於這項技術的專利申請出了問題,正和另一家公司在法**進行訴訟大戰,星斗研究院就趁機用低價購買了它的專利,反而先一步完成了內建天線手機設計。
王伊人有些擔心問:“萬一對方那家公司贏得了專利訴訟案,我們不是還要白花錢購買專利了嗎?”伍海軍笑著指著楊星道:“另一家公司就是老闆委託律師在外國註冊的空殼公司,通訊領域的專利很複雜,沒有哪家公司敢拍胸口說自己完全掌握某類技術。我前年在歐洲時就按他的吩咐收集了一些有關方面的專利記錄。正好漢諾佳的技術專利和其中的一些存在重合,我們利用這點發起法律戰,迫使它們為應戰而選擇出售專利權。我從來沒想過用這種辦法去得到這種專利,雖然狡猾了些,但老闆考慮問題的方式的確是我們不及的。”
王伊人她們聽完,再打量那個盯著技術人員講解光纖通訊系統,還興趣盎然的下場實地操作光纖中繼器的身影。覺得楊星這個枕邊人的內心遠比她們平常看到的那幅猥瑣迷糊的樣子深邃的多,只是他總喜歡在大家面前扮平凡罷了。
闞東田也對這套光纖通訊系統很感興趣,他問楊星:“這就是你千辛萬苦把高錕拉來和市玻璃廠合作開發的東西吧,聽說這次你還打算入股巨龍通訊集團,這光纖通訊就那麼來錢?”楊星腹誹自己什麼時候千辛萬苦的遊說高錕了,前期談判都是慶奇一手促成,自己最後只是發了一道“王八之氣”,高錕就乖乖的落入自己的手心了。
不過闞東田如此熱衷不是沒道理,九都玻璃廠和巨龍通訊都是九都市的盈利大戶。並且不同於東方紅拖拉機廠等部屬單位,它們是市直屬企業,闞東田自然是更加上心。
國內發展光纖的時間並不晚,1973年,世界光纖通訊尚未實用時,郵電部武漢郵電學院就開始研究光纖通訊,由於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採用了石英光纖、半導體鐳射器和編碼制式通訊機等正確技術路線,使我國在發展光纖通訊技術上少走了不少彎路,也使我國在高新技術中單光纖通訊一項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並不大。
不過由於我國的光纖研究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國外技術基本無法借鑑,純屬自己摸索,採用的標準與國際通行標準不是很契合。所以儘管國內有完整的光纖通訊產業,但在與國外光纖通訊企業接軌上存在不少障礙,每年還要大量引進國外的技術裝置。
楊星請高錕出山後,聯絡了他在歐美很多大型光纖企業工作的弟子,有他們的關係,他打算讓星雲電子在九都上馬一個大型的光纖系統生產企業。而市玻璃廠作為光纖基材的石英玻璃光纖生產商、巨龍通訊作為光電交換裝置生產商能投資以及九都光電研究所等單位提供技術支援,這座光纖通訊企業成為國內行業前一二名不成問題。
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一百三十八章 D計劃
楊星對光纖通訊的信心當然是建立在前世記憶中的,不過他拉市玻璃廠和巨龍通訊一起幹也另有考慮。(起航小說~網看小說)九都玻璃廠建於第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也是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藝之一──“九都浮法”的誕生地。為了表彰九都玻璃廠為中國玻璃工業做出的貢獻,91年為九玻特地發行了郵票一枚,93年成立為九都玻璃集團時,國家主席出席,國務院副總理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