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因為他有著一項無人可及的專長訓練。
在戚繼光看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如下素質。
‘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聽到這裡時,吉田等“鐵桿大和派”才子們,都有些緊張了,因為他們已經預感到了事情要反轉了……
而老井上教授等人,更是眉頭大皺,因為這段文字,蘇懷的民間資料……不……是華夏史書《孫子兵法》中的,現在在世界軍事界,已經被很人軍事家奉為經典的“六如真言”。
這蘇懷的說的知識點,越來越細了,越來越專業,他們這些單純搞歷史研究的已經有點根不上了。
這些人哪裡知道,蘇懷說的這些“歷史”不一定在大災難時期發生過,但是對蘇懷來說確實“真實歷史”,越真實的東西,細節就越多,就越詳盡,無論是邏輯上,還是資料上,都是天衣無縫的,絕不是光以學術論點能夠撼動的。
在這種心情氛圍緊張下,他們的思維不知不覺跟隨著蘇懷口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完全進入了到裡面。
“大和鐵桿派”們,也都渾然不覺中,被蘇懷帶到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了。
蘇懷已經講道,戚繼光為了練兵,挑選士兵的情節,戚繼光認為,生活在艱苦山區的人性格比較強硬,而且民風彪悍,不怕死,而經濟發達的地區,混碗飯吃實在不難,不到萬不得已,鬼才願意拼命。
於是戚繼光找到了“義烏”人。
“義烏?不是華夏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嗎?”
“聽說那裡的人,很有做生意嘛。”
“他們以前很彪悍?”
眾人都是不相信這個事實,蘇懷複述了戚繼光的一段話:
“戚繼光評論說,我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駐守薊門,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
第五百四十六章 鴛鴦陣,羅漢陣。
這一段聽著“大和鐵桿派”們興高采烈,下面連連說道:
“這戚繼光還有點眼光。”
“咱們大和武士確實不比草原騎兵差!”
“我就說大和武士單兵無敵了,這明朝武將還算有見識。”
全然已經忘記,他們立場是根本不該信蘇懷說的,只聽到蘇懷吹捧,忘乎所以。
可正高興呢,卻又聽蘇懷喘了一口大氣,把戚繼光下半句複述出來道:
“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可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底下的林海峰等人都拍手叫好,吉田氣得恨不得一鞋子扔到臺上的蘇懷臉上。
這個支那混蛋!又來這大喘氣,能不能一口氣說完,明顯就是故意的!
不過只聽臺上的蘇懷又是話鋒一轉,接著道:
“經過戚繼光嚴格的訓練,義烏軍已經具備了強悍的戰鬥力,然而在幾次與倭寇的遭遇戰後,戚繼光無奈發現,雖然每次都能擊敗敵人,卻總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傷亡比例差不多。
這是因為曰本武士,浪人戰鬥力實在強悍。
一個大和武士至少是經過五年以上的訓練,才能熟練使用武士刀。
而且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他們近身搏鬥時,武士的刀很少很明軍武器相碰撞,出刀極其冷靜,總是能窺空出擊,專斬沒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擊則己,一擊必是重傷……”
蘇懷說這話的時候,故意停頓了一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