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孰謂好學(2)?”孔子對曰:“有顏回者(3),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矣。今也則亡(4),未聞好學者也(5)。”
【註釋】
(1)哀公:魯哀公,名蔣。春秋時魯國君主,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2)謂:通“為”,是。
(3)《論語·雍也》“者”下有“好學”二字,可從。
(4)亡(w*無):通“無”。
(5)引文參見《論語·雍也》。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你弟子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顏回好學,他從不把怒氣發洩到別人身上,從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了。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再也沒有聽說有像他這樣好學的人了。”
【原文】
23·24夫顏淵所以死者,審何用哉?令自以短命(1),猶伯牛之有疾也。人生受命,皆全當潔(2),今有惡疾,故曰:“無命”(3)。人生皆當受天長命,今得短命,亦宜曰“無命”。如天有短長(4),則亦有善惡矣。言顏淵“短命”;則宜言伯牛“惡命”,言伯牛“無命”,則宜言顏淵“無命”。一死一病,皆痛雲“命”,所稟不異,文語不同,未曉其故也。
【註釋】
(1)自:本來。
(2)全當:疑“當全”之誤倒。下文有“人生皆當受天長命”,可證。潔:潔淨。
(3)故曰“無命”:據《論語·雍也》記載,伯牛得麻瘋病,孔子看望他時嘆息說:“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王充這裡的“無命”便是對“亡之,命矣夫”的概括,意思是沒有得到“全潔”的命。
(4)天:疑“命”之誤。上文言“長命”,“短命”,可證。
【譯文】
顏淵早死的原因,到底是由於什麼呢?假使由於生來就短命,就像伯牛得惡疾一樣。要是人生下來稟受的命,都該健全美好,現在伯牛得了惡疾,所以說他“沒有這樣的命”。人生下來都應該承受天賦予的長命,現在顏淵得了短命,也應該說他“沒有這樣的命”。如果命有長命有短命,那麼也該有善命有惡命。說顏淵“短命”,也該說伯牛“惡命”;說伯牛“無命”,也該說顏淵“無命”。一個死了,一個病了,都沉痛地談到“命”,其實他們稟受的命沒有什麼差異,而孔子用的言辭卻不同,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
【原文】
28·25哀公問孔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今也則亡。
不遷怒,不貳過。”何也?曰:“並攻哀公之性遷怒、貳過故也。因其問則並以對之,兼以攻上之短(1),不犯其罰。”
【註釋】
(1)上:指君主。這裡指魯哀公。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他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有顏回最好學,現在則沒有了。他不遷怒於人,不犯相同的過錯。”為什麼要這樣回答呢?有人說:“這樣可以一併指責魯哀公性情愛遷怒於人、愛犯相同錯誤的緣故。這樣一來,順著他的發問就一併給予回答,既順便指責了魯哀公的缺點,而又不冒犯他受到他的責罰。
【原文】
28·26問曰:康子亦問好學(1),孔子亦對之以顏淵(2)。康子亦有短,何不併對以攻康子?康子非聖人也,操行猶有所失。成事(3):康子患盜,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4)。”由此言之,康子以“欲”為短也,不攻,何哉?
【註釋】
(1)康子:季康子,季孫肥,魯國大夫,“康”是諡號。
(2)以上事參見《論語·先進》。
(3)成: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