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模式,那裡有一處島嶼群,你們提前在那裡根據我所畫的位置佈置水雷。”
“其餘人慢慢向北部推進,到達座標點後等候指令。我這邊會實時從衛星進行監控敵軍動向,時刻保持聯絡,完畢。”
茉莉點了點頭:“收到,指揮官!”
隨後茉莉回頭道:“都聽清楚了吧?”
“是!”雪蘭面色一肅,立刻頭前帶路,朝著前方加速駛去。
而一旁的海蓮和風信子,開始朝著海底潛入,身軀一點一點的開始下潛,直到整個身體都淹沒在了海里,不多時,便看到水下兩個黑影慢慢朝著前方加速駛去。
畢竟作戰指揮室裡面沒辦法像以前那樣可以實時在現場進行指揮,而且身為縱隊指揮官,他要縱覽全域性,不可能只為了一個小隊的出擊,而親自上前線指揮作戰。
不過還好,今天只出現了一波敵人,其餘防區並沒有傳來相關的敵情,所以吳傑可以專心指揮信使艦隊這一個小隊。
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何不直接多個部隊出動,然後一口氣將這波敵人拿下呢?
這裡就涉及到幾個關鍵問題了:1、敵人數量不明,信使艦隊其實相當於只是偵察部隊,如果敵人少,那麼直接就以信使艦隊的力量殲滅掉。2、如果敵人數量過多,到時候再派出第二支或者第三支進行增援,以多打少快速殲滅。
3、縱隊不能一次性將所有部隊全部投入到一個未知數量的敵方入侵區域當中,要留下預備部隊,警惕敵人的調虎離山之計,一但將大股部隊全部派出,就為了吃一個小蝦米,那到時候敵人大軍入侵研究所,那這份責任誰來承擔?
況且,極光獸和人類不同,它們未必知道人類在這個小島上建立研究所是在幹什麼,如果敵人數量不是特別多,那順手殲滅幾隻漏網之魚當然好,有戰功拿,又能清理雜魚。
但如果敵軍已經闖入了大股部隊,而一線防區出現了意外,沒能及時通知二線防區,而導致已方出現重大損失,那吳傑的罪過可就大了。
所以,先偵察,後出手,才是對的。
吳傑看了看大螢幕,今天還有兩支巡邏隊出去巡邏了,在研究所東西兩個防區進行巡邏。
目前為止,除了這支誤闖b區10號防區的小股部隊以外,還沒有收到巡邏隊以及其他軍區傳來的目擊報告,但也並不代表指揮官就要放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