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幾天,不過寥寥幾人前來到。楊華為了千金買馬骨,無一例外地給他們做了大官。
趙行德說:“可是,他們卻不想這麼做官,他們要依正途出身。前日,將軍不是招了個讀書人去做鹽州定邊縣的縣丞嗎?”
“好象有這麼回事。”
“那人是個浪蕩子,根本就沒什麼學問。”趙行德嘆息一聲:“此人名聲極壞,是個斯文敗類。士子們見他做了官,都不服氣,這才群起而攻之,將蕃學衙門都給砸了。”
“正途,什麼是正途,就那要嗎?”楊華苦笑。
“科舉是正途。”趙行德說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三百零五章 取士
小了些,朦朧的雨幕中,城像一張大餅平攤在平裡看出去,青灰色一大片。西夏雖然是党項人的國度,但因漢化了一百多年,文物制度都依宋度,等級分界上甚至比漢人還嚴格。城市中也沒有任何高大建築,全是一水的平房,只四面方方正正的城牆在遠方若隱若現。
~忍著腿上的痠痛,披了一件軍用雨衣同趙行德和折彥文一道,一拐一拐地來到蕃學衙門所在的泊水街。泊水街地勢低矮,雨水從四面八方彙集與此,足有半尺深。這大概就是泊水街得名的由來吧。
按說,這麼大的水,應該沒人上街。可這條街卻甚是熱鬧,大約有四百來個讀書人穿著漢家儒袍,抱著孔子的牌位,衣冠楚楚地站在積水中大聲吶喊:“餘良出來。”,“野利良出來負責!”“餘教授出來負責!”
一聽到,楊華差點笑出聲來,不禁想起後世的寶島請願,遊行的百姓的口頭禪就是:“馬娘娘出來負責。”
還沒等他笑出聲來,幾個士子就衝到衙門的大門前,地用腳踢著大門。在看看門口的那一排木柵欄早已經被憤怒的讀書人掀翻在地了。
人是如此的多,百多人不住往衙門湧去,濺起片片浪花。再看那些讀書人的腳下,卻依舊穿著布鞋,沒一人赤腳。
任由讀書人們如何踢門,學衙門的大門始終禁閉,死活也不肯開啟。
士子們的聲更大了,“野利良出來。”,“餘教授你這個敗類,把門開啟!”而蕃學衙門那扇朱漆大門也開始搖晃起來。
楊華身邊的折彥文又始下意識地拔著刀子,弄出輕微地噪音。他攔在楊華身前,警惕地盯著前面紛亂的人群,身體繃得有些發緊。
楊見實在亂得夠戧,眉頭一皺,問負責靈州地方政務的趙行德:“現在蕃學事務歸誰主管,是否已向我投誠?”蕃學衙門負責為夏國取士,本不是什麼重要部分。楊華進靈州之後忙著接收城防和府庫,對於這種清水衙門去不怎麼放在心上。
趙行德小聲回答:“稟將軍。靈蕃學衙門地教授訓導姓野利名良。党項人。漢人名字餘良。此人大有來頭。本是西夏地翰林學士。因為他是小梁太后地人。小梁太后死後。他為李乾順所忌妒。被貶到靈州做學政。說起來。這人雖然是孔門弟子。卻毫無氣節。我軍剛進靈州城之後。他就投降大宋。所以。他也算是將軍地人。”
“哦。這樣啊。如此說來這事我得管管了。”楊華說:“這些人太亂來了。”
如果這個餘良沒有向河東軍投降。那就是西夏人自己地事情。而且。事情只要牽涉到讀書人就會變得極其麻煩。
畢竟士林掌握著輿論地導向。趙構就是被陳東那批太學士逼得走投無路這才大開殺戒地。所以。楊華對讀書人地態度一向是敬而遠之。不親近也不刻意打壓。
但是。現在這個蕃學衙門已經算是河東鎮地政府機構。讀書人現在一鬧。分明就是挑戰他楊華地權威。斷斷不能容忍。
見楊華面色難看。趙行德心中一驚。這個主公地性格他實在是太瞭解了。根本就是一個眼睛裡不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