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火光中,楊華微笑著問虞允文:“彬甫,看你情形來我太原已經有一段日子了。怎麼不來見我?”
虞允文淡淡一笑:“楊侯這段日子忙於與北奴作戰,允文不懂軍事,來了也幫不上忙。我見太原有不少孤兒流離失所,與其去你那裡吃閒飯,還不如做些於國於民有益之事。”一邊說,他一邊指揮那二十幾個小孩子幫他搬運書籍。
其實,虞允文雖然年紀不大。卻頗有幾分名士的派頭。他是四川人壽人,離三蘇老家眉州不過百里。眉州一地自古文采風流,群賢匯萃,受他們影響,虞允文也是一個驕傲得不得了的人,骨子裡有一種文人特有的傲氣。
若讓他徑直登門拜訪楊華。心中卻是大不願意。自覺折了身份。
其實。當初在豫章巧遇李綱時。當時李綱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才華。不但學問極高。對各種雜學也有研究。正是軍隊所急需地人才。
李綱是越看這個年輕人越喜歡。又回想起楊華那裡。武將一抓一大把。但手下卻沒什麼文治人才。便極力推薦虞允文去山西找楊華。
老實說。虞允文內心之中還是很不願意地。他今年剛成人。自負才學出眾。想走科舉正途出仕。讓他去給楊華當幕僚未免又失身份。
最後還是李綱說。今年沒有科舉。本來當今天子初登大寶要開恩科地。無奈山西戰事懸而未絕。在宋金兩國戰事徹底平息之前。陛下估計也沒開科取士地想法。反正你也要上京。不如先在太原楊華呆上一段日子。看能不能幫上些忙。等戰爭結束。直接南下去東京應試。也便捷。
說到最後。李綱很嚴肅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彬甫怎可獨善其身。置身事外?”
這一席話說得虞允文大覺羞愧,加上李綱說得也有理。反正他也要去東京應試,不如先在山西等著,山西戰役一結束,估計皇帝也該開恩科了。如果現在再回四川,到時候又從四川趕到東京,路途遙遠,麻煩得很。
於是,虞允文就順取道隆德來到太原。這個時候,楊華正與完顏婁室在祈縣大打出手,太原那邊也找不到人。
而且,就這麼走上門去掏出李綱的推薦信,楊華也未必看重自己。
所以,虞允文也不急,反到處收集流落在民間的的孤兒,集中在一起讀書,希望透過這一招引起楊華的注意。卻不想,今日果然將楊華吸引過來了。
看到那群可愛地兒童,楊華心中一動,現在太原,這樣的孤兒可不少,連續九個多月的大戰,太原一地至少製造了上千戰爭孤兒,若都收攏在一起,從小培養,將來這些人對自己的忠誠無庸置疑。而且,孩子心思單純,自然是你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正好想他們灌輸一些不同於這個時代的理念。
一念至此,楊華有些興奮起來。他道:“彬甫,你不說這事還好,一說,我倒起了個念頭。你能不能幫我看看現在太原還有多少無父無母的孤兒,都把他們找來。由我河東鎮負責。這些人若沒人管,只怕也活不了多久,怪可憐的。我不但要將他們養大成人,還要找老師教他們讀書識字。”
虞允文面色一整,長揖到地:“楊侯慈悲為懷,我替這些孤兒謝過。如蒙不棄,虞允文願做他們的老師。”
楊華哈哈一笑,扶起虞允文,說:“彬甫要做老師自然最好不過,但光你一個人還不夠。不但你,我河東鎮地各官各將都要定期為這些兒童講學,我要把他們培養成文武全才的,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很快,太原的堅壁清野取得了極大效果,兩天之內,太原方圓百里之內的石頭都被弄進城去,運不走的就地掩埋,所有山林被被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所有房屋都被通通推倒,所有糧食和牲口都被送進太原城中。
其中,楊華尤其強調必須把石頭和樹木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