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之下。
費映環打量趙瀚一眼,有些奇怪道:“你是……哪位故人之子?”
“家父霸州府武清縣舉人,姓趙,諱士朗。”趙瀚滿嘴胡扯,而且面不改色,直接把秀才父親說成是舉人。
“趙士朗?”費映環苦苦思索,隨即搖頭,“未曾聽聞令尊大名。”
廢話,一個落第秀才,你若聽過才是怪事。
趙瀚一臉哀慟,半真半假道:“家父正直耿介,雖中舉人,卻依舊清貧如水。今年縣中大旱,父親攜全家逃荒,在天津城北遭遇馬匪。父親、母親、大哥皆故,吾與幼妹僥倖得活……”
費映環聽了有些動容,而且他逗留天津時,也知道城外出現馬匪,正好跟趙瀚所言能對上。不由嘆息道:“唉,這汙濁世道,讀書人竟也如此悲慘境遇。”
趙瀚指著半昏迷的小妹,又舉起手中長矛說:“我帶著幼妹在天津討飯,經常遭到別的乞丐欺凌,幸好曾隨父親練習武藝。南下途中,幼妹病重,欲進縣城求醫問藥,怎奈城門緊閉不得入內。”
費映環瞧了一眼趙貞芳,同情道:“汝兄妹二人年幼,一路至此想必不易。”
都是冠冕堂皇的廢話,這廝是一個打太極的高手。
見對方還是不肯開口幫忙,趙瀚猛的跪地磕頭:“請先生帶我兄妹二人進城!”
旁邊的魏劍雄突然幫腔:“公子,舉手之勞而已。”
費映環瞪了自己的僕人一眼,這才說道:“起來吧,且跟我一起等著。”
等待大概一刻鐘,靜海知縣王用士,終於出現在城樓上。
費映環笑著抱拳打招呼:“旂召兄,一別數載,甚是想念。”
王用士板著一張臉,沒好氣道:“費大昭,聽說你要回江西壞我名聲?”
費映環笑嘻嘻說:“豈敢,愚兄此來靜海,不過是盤纏用盡,想找旂召兄借幾兩銀子做路費。”
王用士突然破口大罵:“費大昭你個混賬,老子是山西陽城王氏,可跟江西王氏沒卵子干係。你儘管回江西造謠便是,老子今天還真就不讓你進城!”
“嘿嘿,”費映環依舊在笑,“老弟真不讓我進城,又何必親自登城來見?”
王用士冷哼一聲,遂對門卒說:“放下柳筐,把這狗日的吊上來!”
滿口粗鄙之語,毫無士人風度。
王用士,字旂召,山西陽城人,出自三槐王氏,萬曆三十七年舉人。
二人屬於多年好友,一起考過三次會試,皆雙雙落榜。
王用士不願再考,就請託家中長輩,出錢謀得考城知縣職務。任職期間,懲奸除惡,頗得民心。丁父憂守孝三年,去年轉任靜海知縣。
江西有一支王氏,屬於陽城王氏的分支。
十多年前,江西王氏建宗祠,欲重修族譜,派人前往山西主宗聯絡。王用士作為主宗代表,跑去江西幫著修族譜,期間與費映環相識並結為好友。
兩隻柳筐從城樓放下來,費映環邁步進筐,悠哉哉瀟灑坐好,彷彿是在乘坐轎輿,還揮著摺扇發令:“起!”
趙瀚不等魏劍雄進筐,就跨步走到中間擋住。
面對魏劍雄,趙瀚一揖到底,並不說話。
就剛才的短暫接觸,趙瀚已經覺察出來:看似和善可親的費映環,其實很難打交道。粗魯兇蠻的魏劍雄,反而是個熱心腸。
果然,面對趙瀚的鞠躬長揖,魏劍雄沒有選擇跨進柳筐。他反手拔出熟鐵棍,轉身面向圍過來的饑民,對趙瀚說:“你自己坐進去。”
“多謝!”
趙瀚抱著小妹,一起坐進柳筐。
魏劍雄爆喝一聲,揮舞熟鐵棍,對那些饑民說:“誰敢再踏前一步,準教他腦袋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