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導購對張澈很有信心,一開始就知道張澈不會讓她們白跑一趟。
然而,張澈的闊綽還是讓她們感覺到了意外、驚喜。
以及,深深的羨慕。
同樣都是人,怎麼差距就這麼大?
自己辛辛苦苦穿著高跟鞋拎著大包小包的來給人服務,而別人是享受自己的服務。
在這兩個多億的豪宅裡,人家跟女主人似的。
而自己呢,能夠坐下喝口茶,都還是因為男主人和氣。
她們可是遇到過那種挑剔的女主人的,各種居高臨下看不起人。
別說是讓她們坐下喝口水,讓她們換上拖鞋走進屋裡,都認為覺得她們會踩髒地板。
跟林可頤比,她們自問是比不上。
可她們覺得,自己跟趙曉瀾和馮綺比,無非也就是大了她們幾歲,青春已經被熬走。
自己並不比她們差,可待遇怎麼就天壤之別了呢?
自己年輕的時候,怎麼就遇到不到這樣年輕帥氣的公子哥?
林可頤她們再次出來的時候,也都察覺到了這些導購身上羨慕的目光。
從這裡她們就知道,張澈肯定是把她們試的那些衣服都給買下來了。
要不然的話,這些導購羨慕得不會這麼明顯。
一開始這些導購踏進這棟豪宅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羨慕。
只不過,良好的職業素養讓她們並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來而已。
現在都毫不掩飾了,有氣氛輕鬆了下來的原因。
更多的,絕對是又進一步的受到了刺激。
試衣服的時候,在輕鬆的氛圍裡林可頤她們也跟這些導購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過。
哪裡的人啊,多大了啊,哪個大學畢業的,來魔都多長時間了啊……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透過這樣的閒聊,這些導購給了林可頤種非常強烈的既視感。
很多年前,她看過一個叫《三十而已》的電視劇。
裡面有個女主角叫王漫妮,也是個櫃姐。
這些導購給林可頤的感覺,就跟電視劇裡的王漫妮如出一轍。
她們的身上,滿滿都是這角色的影子。
都是來自小城市的滬漂,身為櫃姐工資不低,甚至超過辦公室裡的白領。
只是在燈光下站得久了,就覺得自己也屬於這個舞臺。
上流社會接觸多了,就越發的覺得自己應該屬於上流社會。
為了維持光鮮亮麗的精緻生活,花大半工資去租房,透支信用卡成了日常。
在外人眼裡確實耀眼,有多辛苦卻只有自己知道。
但凡工作出點岔子,甚至是漲了點房租,都能夠輕易將她們的光環給擊碎。
談戀愛找物件,總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
蹉跎了整個青春,到了三十開外依舊一無所有,離自己追求的依舊很遠。
回到老家去相親,僥倖遇到了條件好的,明明身份不對等的自己,卻還是看不上對方。
總覺得自己屬於時尚繁華的魔都,不甘心在小城市委屈自己。
更不願意跟自己看不上的男人將就……
現實跟電視劇不同的是,現實沒有編劇那麼溫柔。
電視劇裡,不願意將就的王漫妮年過30拿著10萬塊就能去英國留學。
可在現實裡,這點錢想要留學英國根本就不可能。
然後,就算留學回來又能怎麼樣呢?
如果不是遇到了張澈,林可頤覺得自己的境遇也不會比這些導購好多少。
選擇王俊權,去小城市當個富太太?
選擇孫雲哲倒是可以留在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