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新兵入營。
軍校培養出來的軍官除了充入五軍都察院的,剩下的全部派於各衛所中負責帶新兵。
當然,帶新兵只是其一,還要做好隨時帶老兵的準備。
老兵只是士氣提升了還不行,要想永保戰鬥力,還得靠思想品行才可以。
畢竟,現在戰鬥力是得益於待遇的突然提升所致的。
一旦這些待遇成為常態,不僅戰鬥力會下滑,還會滋生軍卒的墮落。
唯一的辦法,只能從作風上入手。
而在新兵入營後,那些老卒也終於退了。
作為軍戶出身的他們,從沒想過身體康健的時候就能離營。
離開的時候,不少人衝著京師方向跪拜,全都哭的稀里嘩啦的感謝老朱的皇恩浩蕩。
乾清宮。
老朱拿著方成洋收集上來錦衣衛的電文,嘴角咧著特別的高興。
“不錯!”
老朱行伍出身,當然知曉從軍之苦。
這些老卒大多在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入營了,有的人在老朱剛起家的時候就跟著他了。
算算時間,都快四十年了。
打了一輩子的仗,大多都受過傷,也是該放他們安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了。
“這事辦的挺好。”
老朱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當面就對朱允熥提出表揚的,除非是特別高興的時候。
“還行吧。”
朱允熥嘿嘿一笑,還自謙起來了。
“德性!”
老朱給了朱允熥一白眼,很快板起了臉。
“別說你胖你就喘,這還只是第一步,回鄉之後如何安置,可也不能放鬆。”
回鄉的安置問題,老朱已發了諭旨。
各官府除了支付安家費外,還需解決回鄉軍卒的合理需求。
而朱允熥也授命了富民實業,對這些軍卒給予幫助,想要種田的幫他們置辦農具,想要找活兒幹,能安排就幫他們安排。
“皇爺爺放心就是。”
朱允熥胸有成竹,還很有自信。
只要不限定戶籍,機會還是很多的。
在軍營那麼多年,又沒老的到不能動,總能憑一把子力氣湖了口的。
話才剛落,魏良仁在門口稟報,道:“虎威營指揮使陳集求見。”
陳集都找到老朱這兒了,說明事情並不小。
老朱瞥了眼朱允熥,道:“讓他進來。”
片刻後,陳集進門。
先衝屋裡眾人行禮,之後走至朱允熥身邊,把手裡的一份電文遞去。
松江府南江,金山,婁縣,奉賢四縣百姓聯名請命反對官府撥銀給退役老卒。
“何事?”
朱允熥臉色不好,朱標先問了句。
“松江府有百姓鬧事。”
朱允熥把電文轉手,先遞給了朱標。
“松江府魚米之鄉,安排些退役老卒對當地百姓並造成不了多大的影響,或許是有人在故意引導。”
地方白添這麼一筆開銷,絕不僅僅只有松江一地不滿,其他官員恐也會有類似的想法。
這次要是彈壓不下去,用不了多久其他地方也會群起效彷的。
“你準備咋做?”
老朱從朱標手裡拿到電文掃了一眼問。
“孫兒去松江處理。”
雖有電文能夠及時溝通,但總歸比不上親自過去了解的更為詳實。
四縣百姓若暴動還好處理,聯名請命之下肯定不能來硬的。
可若來軟的,在背後有本地人攛掇之下,無形之中也會增添了不少難度。
老朱眉頭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