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翻篇了。
但,之前逃課卻也是既定事實。
這自有劉三吾處置。
劉三吾不像黃子澄那廝厚此薄彼,他對大本堂的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不管是皇子還是皇孫,只要犯錯絕不姑息。
朱松他們幾個回去,少不了得吃頓苦頭。
而老朱朱標還有朱允熥三人各自換了衣服後,便直接去了奉天殿。
往常那些奏章最緊張的時候都由老朱一人批閱,現在每人不過才分了他們十份,要批完的話早就應該批完了。
三人到了奉天殿,靜靜候立著的五十個考生趕緊紛紛見禮。
這些人多少時間批完不重要,老朱也不是非要今天去種那些糧種,現在才來見他們,也是對他們耐心的考驗。
連這麼點功夫都等不了,又哪能長年累月處理了那些枯燥乏味的奏章。
老朱在龍椅上落座,朱標和朱允熥跟著站到了一邊。
“都批好了嗎?”
“批好了。”
五十個考生異口同聲回。
“呈上來。”
聽了老朱命令,魏良仁當即送上。
十份一沓,總共五十沓。
老朱從隨便翻開一份,先閱覽了奏章上的內容,又看了考生最後的批閱。
接連看了好幾份,老朱徹底放下。
得到老朱眼神授意,朱標站了出來衝下面考生,道:“諸位可以回去了,這是最後一項考察了,凡錄取之人朝廷會在近日發放官文。”
“沒被錄取者也切莫灰心,各位能在數千人中脫穎而出站在這裡已足見本身才能並不差,望各位都能再接再獎勵在會試中金榜題名一展抱負。”
,!
能得太子一番勉勵,於這些考生也是個不小的激勵。
“謹遵太子教誨。”
眾考生拱手領命後,在魏良仁的帶領下退出了大殿。
在眾考生走了之後,朱允熥這才上前問道:“皇爺爺咋樣?”
“湊活。”
老朱起身站起回了句。
“把這些都帶去乾清宮,你們父子兩個一塊過去遴選。”
這麼大的事情,不用老朱說都得過去。
很快,祖孫三人重新坐於乾清宮。
“從策論第一名依次開始吧。”
朱允熥把先找出黃淮的放到老朱跟前,又把剩下的奏章以策論排名按順序放好。
之後,這才坐到了老朱旁邊。
這和策論不同能中和考官的看法然後取中間值。
奏章的批閱看似簡單,實在卻能看出他們對處置各項問題的大局觀。
而這並不是書本上的那些知識就足夠了的,還需要他們能有一定的閱歷。
總之,要想從奏章的批閱上看出他們各自的能力,還需老朱祖孫商量著來的。
五百份奏章,雖然都已給出批閱,但需要從批閱結果中看出批閱者本身的能力,這並不比批閱一次容易。
三人一直忙到大半夜,挑選出緊急事務的奏章做了處理,剩下的留中慢慢處置。
之後幾天早朝繼續。
再有新的奏章也都還由老朱祖孫批閱。
在批閱奏章的間隙,他們還會從那五十個考生批閱奏章的結果中分析他們的才能,敲定最後的錄取結果。
五天之後,終於敲定。
錄取了九人。
七人是策論的前七名,剩下的則是梁煥和吳斌舉薦上那兩個特錄之人。
前七人是否是朱棣組建內閣後的的第一批成員朱允熥不敢保證,不過他敢肯定的是這七人絕對都是青史留名之人。
如此看來